上海小红楼案事件:反思新闻专业主义连续报道缺失
时间:2022-04-28
【摘要】2020年7月2日,《新华网》报道赵富强等人涉黑案件依法被提起公诉。2021年12月初,上海小红楼案在社交媒体上以讹传讹引发广泛讨论。上海小红楼案“复燃”,但主流媒体声音缺位、连续报道缺失,导致舆论失焦,网友将矛头指向政府与新闻机构,使得政府机关与新闻机构公信力受损。新闻媒体理应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必须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正本清源,发挥主流媒体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连续报道;舆论失焦;付费墙
【Abstract】On July 2, 2020, XinhuanNet reported that Zhao Fuqiang and others were prosecu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n a gang-related case. At the beginning of December 2021, the Xiaohong building case was widely discussed on social media through misinformation. The Xiaohong building case detonate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but the lack of mainstream media voices and lack of continuous reporting caused public opinion to lose focus. Netizens pointed the finger at the government and news organizations, which damaged the credibility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news organizations. The news media should be "the defenders of public interests." In the event of public emergencies, the mainstream media must respond to public concerns in a timely manner, clear the source, and play the key role of mainstream media.
【Key words】Professionalism; Continuous reporting; Defocus of public opinion; Paywall
一、新闻案例进程
2020年7月2日《新华网》发布一则消息《上海检察机关对赵富强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依法提起公诉》,内容提到上海小红楼事件的主要人物赵富强的罪行以及上海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赵富强在内38人提起公诉。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家号)
2020年9月22日《澎湃新闻》发布一则消息《赵富强等38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赵富强被判死缓》,内容为对赵富强自2004年起所犯得罪行进行陈述,此外,对于赵富强等38名被告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强奸、组织卖淫、诈骗、强迫交易、受贿、行贿等十一项罪名有简要描述。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
2020年12月30日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发布《青瞳视角》发布一则新闻《判了!上海“黑老大”被限制减刑,区政法委书记曾为其通风报信》,内容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赵富强等38名被告人涉黑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则新闻对于赵富强通过长期行贿、提供嫖宿等拉拢、腐蚀国家公务人员等事实有所提及,也简述了与赵富强涉黑案的四起关联案件,但至此赵富强涉黑案被未引起较大关注。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家号)
2021年01月18日《财新周刊》发布特稿《上海“小红楼”黑势力覆灭始末》与图片新闻《图解沪上“小红楼”主人赵富强的黑金王国》详细揭露了赵富强组织卖淫,套路租赁,参与房产征迁项目与官场勾结等罪行。2017年年末,财新网全面推行新闻付费阅读,推出了“财新通”“财新数据通”等产品,用户需要支付498元人民币包年来获取高质量的新闻,因此,上海小红楼事件只在小范围引发舆论,并未引发轩然大波。
(图片来源财新网)
(图片来源财新网)
2021年01月24日《中国经营报》发布特稿《揭秘上海“红楼巨贾”赵富强:涉黑被判死刑》对于红楼内部的装潢,房屋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对于赵富强黑势力勾结的始末谈及甚少。
(图片来源凤凰网)
2021年12月初,上海小红楼案在微博、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引发巨大讨论,起初为自媒体账号洗稿财新网特稿《上海“小红楼”黑势力覆灭始末》,对于赵富强胁迫女子性侵、取卵与卖淫事件进行大量描述,从而引发热议,,并在微博话题#上海小红楼案#表达自身愤怒,以及希望通过刷屏,将话题#上海小红楼案#刷上热搜,但在该话题短暂登上过话题榜单后,便被撤下热搜,随即被新浪微博由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被封,随后网友转移“战场”,到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2021年12月31日)
新闻来源:
[1]新华网《上海检察机关对赵富强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依法提起公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102070478577613&wfr=spider&for=pc
[2]澎湃新闻《赵富强等38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赵富强被判死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289445
[3]青瞳视角《判了!上海“黑老大”被限制减刑,区政法委书记曾为其通风报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511567030011383&wfr=spider&for=pc
[4]财新周刊《上海“小红楼”黑势力覆灭始末》
https://weekly.caixin.com/2021-01-16/101651527.html
[4]财新网《图解沪上“小红楼”主人赵富强的黑金王国》
https://datanews.caixin.com/2021-01-19/101652899.html
[5]中国经营报《揭秘上海“红楼巨贾”赵富强:涉黑被判死刑》
https://tech.ifeng.com/c/83H7EiQSdrX
2021年12月初,话题#上海小红楼案#几度冲上微博热搜,但随即被撤下,网友们便转移至其他相关话题处讨论。但早在2020年7月,上海小红楼案件的主要人物赵富强就已经被新华网所报道。但时隔一年上海小红楼案再次引爆网络,引发舆论关注,主流媒体报道缺失、政府不作为占据讨论焦点。因此,由此案反思主流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连续报道的缺失。
二、上海小红楼案“复燃”原因
上海小红楼案为赵富强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商铺租赁、美食城经营、动迁清场等过程中,有组织地实施了百余起犯罪活动案件与任湧飞、卢焱等人受贿,贪污,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内的四起相关案件的总称。
(一)自媒体戏剧化策略,打动人心
戏剧性既要有矛盾冲突,又要有丰富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自媒体账号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获得充足的传播动力,也经常诉诸戏剧化策略,将事件转化为一出善恶分明的道德剧。为了增强戏剧冲突效果,自媒体内容还会提供一些生动的“细节”和“移花接木”而来的因果。在小红楼案件中,自媒体账号杜撰、想象官场交易、性交易的种种细节,通过细致地刻画在赵富强与各个女性之间周旋的场景,以更加戏剧化、冲突化场景满足部分观众猎奇的期待,模糊故事与新闻之间的界限,使人们难以辨别真实的部分。
(二)官场公权力卷入,集体记忆激活
官场贪污、黑社会犯罪、涉性事件,小红楼案中每一个关键词都能激起人们对于恶性事件最深处的记忆。当组成该事件的众多要素摆在眼前,而热搜被撤以及相关新闻报道极少,无不使得网民对于事件进行肆意想象。阴谋论与错误信息的交杂,加剧了网友对于媒体机构的不信任,引发对于真实与假想敌的恐惧。
(三)相关报道涟漪效应
2020年7月2日,新华网报道上海检察机关对赵富强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依法提起公诉,2020年9月22日,上海二中院对赵富强等38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上海小红楼案涉及人员众多,审判周期长,多以短消息进行多则的追踪报道。2021年11月2日,曾主审“小红楼”涉黑案的上海松江法院院长张铮被查,此案才又得以“爆火”。因上海松江法院院长被查所造成的影响渐渐扩散,赵富强涉黑案、海杨浦区委原常委卢焱与上海杨浦法院原院长任湧飞充当“保护伞”等事件“复燃”,引发网友热议。
三、上海小红楼案的主流媒体后续报道缺失
(一)主流媒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缺失
连续报道又叫“滚动式”报道。连续报道是传统新闻报道中的“重磅武器”,围绕着至关重要的重大事件出发,对于新闻报道进行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的报道,从而揭露事件的真相。事件不断动态发展,连续报道层层递进,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揭开事件全貌。小红楼案初期主流媒体多以短讯、消息为主,对于案件深度挖掘缺失,忽略各个人物之间背后丰富的联系,在后期报道中也是“草草收尾”,未能发挥媒体的社会公器作用。
(二)财新付费墙难以扩大传播
默多克认为:“有质量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廉价的。”2009年开始,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所有新闻网站都将实施收费。随后,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为代表的老牌传媒巨头,纷纷筑起了“付费墙”,开启付费阅读时代。《财新网》为具有代表性的付费内容载体,开拓了探索了新的商业模式,目标服务垂直领域新闻用户,但此类用户数量较少,一定程度失去对于非用户的内容传播,背离了广泛连接的潜在用户,使得内容的扩大化传播变得极其困难。《财新网》在1月发布特稿《上海“小红楼”黑势力覆灭始末》与图片新闻《图解沪上“小红楼”主人赵富强的黑金王国》,对于赵富强等人组织卖淫、以不法手段解决长阳路租铺纠纷、投资《平安上海》等事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但是《财新网》墙内的传播力度有限,只能服务于订阅用户,失去了广泛连接的潜在用户,使得该事件的细致整理的始末难以扩大传播。
(三)失语后的舆论失焦
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上遭到颠覆。谣言频发和后真相盛行的语境下,情感成为主宰力量。在上海小红楼案“复燃”之时,只有极少数媒体对于之前的报道进行再转载,解答民众的疑惑。这时,自媒体以耸人听闻的标题《10000一晚的高级性奴、被迫卖身、代孕取卵》,着力刻画色情细节、用情色符码牵强附会新闻事件的恶性标题党新闻、纯粹以“性”为看点的低俗炒作,配合一些非本案件的图片,来引发更多的讨论。各种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在民间舆论场溢散,出现了舆论带偏的问题。然而,主流媒体并未及时纷纷下场,对于本案的事件经过进行梳理,占据舆论制高点,任由其自然发酵,使得上海小红楼案变成对于政府、新闻机构批驳的工具,使得政府机关、新闻机构被塑造成毫无作为的形象,使其陷入公信力危机。
四、案例反思
(一)提高舆论纠偏能力,改进连续报道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也是社会的瞭望塔,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与公众的权益密切相关而容易成为热点,但各种热点扎堆表达,反而容易导致舆论失焦。即舆论看似热闹,但真相却在原地踏步,核心议题难以深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焦虑和情绪化。因此媒体应该设置好议程,引导舆论向核心议题深入,而不要跑偏方向。在上海小红楼案件中,虽然主流媒体在案件起初就有陆续报道,但是案件涉及人员众多、审理时间较长,受众无法将一一跟踪媒体报道,需要媒体在案件发生后期,利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融媒体报道,帮助用户更好地理清案件始末,避免议题失焦。财新网在2021年1月便用图片新闻将赵富强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梳理清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此外财新特稿《上海“小红楼”黑势力覆灭始末》也详细解剖了与赵富强相关了四起相关案件,以明确的时间线帮助人们理解案情发生过程。主流媒体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后续报道中积极设置议程,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总结案件经过,引导舆论对于核心话题的讨论,并以评论、短评的方式,发声亮剑,壮大主流声音,提高主流媒体的引导力。
(二)适时“拆墙”,扩大传播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启用阅读“付费墙”的新媒体平台,财新网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作品,通过付费这一模式来保证优质深度报道的质量。对于商业化的内容生产者,虽然提供付费查看为保证高质量内容生产,但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也需适当“拆墙”,保证舆论清朗。在面对新冠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财新网便率先取消了付费墙,回归了主流平台的本身的公共属性,对于付费模式与社会意义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上海小红楼一案中,当出现舆论带偏问题,威胁到政府公信力之际,需要财新编辑部统筹适时取消该文章的阅读付费墙,以净化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汪媛.突发事件中地方传统媒体失语反思[J].青年记者,2014(21):29.
[2]陈播.突发事件报道:媒体公信力的试金石[J].青年记者,2013(08):33-34.
[3]李想,石嵩.新型主流媒体失语现象探析[J].北方传媒研究,2018(02):56-58.
上一条:山西暴雨事件: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失语 下一条:宠物盲盒事件中产业链上下游声音的缺失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