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直播篡改国歌为例看全民狂欢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张月 时间:2019-01-03

摘要】网络直播自兴起以来,一直在平衡经济利益、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之间寻找良性生存之路,然而,网络直播也存在很多失衡现象,一些网络主播为了赚取眼球经济,不惜触碰道德的底线,不顾法律的规制。本文将以女主播杨凯莉网络直播时篡改国歌曲谱为例,主要探讨网络直播中的伦理问题。

关键字】网络直播;狂欢;伦理;

Abstract】Since the rise of live broadcast, it has been looking for a virtuous path of survival between balancing economic interests, ethic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imbalances in webcasting. Regardless of the legal regulations,some online anchors do not hesitate to touch the moral bottom line in order to earn an eyeball economy.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female anchor Yang Kaili as an example to revamp the national song spectrum during the live broadcast, mainly to discuss the ethical issues in the live broadcast.

Key Words】live broadcast ; revelry ; ethics;

案例简介】

10月7日晚,抖音网红红莉(本名杨凯丽)在虎牙平台上进行网络直播时,公然篡改国歌曲谱,以嬉皮笑脸的方式表现国歌内容,并将国歌作为自己所谓“网络音乐会”的“开幕曲”。杨凯莉在虎牙直播平台拥有200万订阅,粉丝基数较大,她以戏谑的方式将国歌改为音乐会的开场,本以为可以吸引更多的粉丝,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懑,经网友举报后,警方进入调查,最终杨凯莉因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有关规定,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依法对她处以行政拘留5日。目前虎牙直播方已发出公告,即日起封禁主播莉哥直播间,冻结主播莉哥直播间及其账号,下架其相关影像作品。10月9日至10日,杨凯莉在其微博上先后两次发表致歉声明并关闭微博评论,承认她的行为是低级愚蠢的,至此网络舆论进一步发酵,网友对其进行一边倒的声讨,杨凯莉受到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处罚。

杨凯莉最早活跃在抖音,凭借其清纯的外观和独特的声音获得粉丝的喜爱。不过在此期间,她的负面消息也相当多。有媒体报道称,在她的的现场直播中,粉丝要求加其私人微信。她提出刷30,000礼物作为条件,也因此有了“莉三万”的称号。而此次事件一出,网友们纷纷要求加强对网红的政治教育,决不能姑息过度营销,毫无节制的网络直播内容。

【案例来源】

http://news.sina.com.cn/sf/news/fzrd/2018-10-16/doc-ifxeuwws4809577.s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分析】

一、伦理失范行为

公众在网络的全民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中迎来了狂欢时代,不同于印刷时代,网民在电子空间获得了空前的自主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展现自我的魅力值,网络直播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媒介平台。网络直播以娱乐化的形式与公众进行互动,或为其提供服务。网络直播平台也一直在打造“全民直播”的角色定位,提高受众黏合度。然而,在全民狂欢的浪潮中,精英和平民的边界感逐渐消退,不少主播和网民淹没在极致娱乐的深渊中,社会道德底线在消逝,公众的伦理观一次次遭到冲击。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警醒国人往昔的艰辛与悲痛,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它仍然是我国凝聚民族意识、团结爱国人士的重要法宝。但是,杨凯莉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公然在直播间以嬉笑娱乐的方式篡改国歌,这是不仅是对国歌的不敬,更是对中华精神的践踏。杨凯莉是浑然不知的,对其称赞刷礼物的网友更是麻木不仁的,杨凯莉最终被处以刑罚并发表道歉声明,而那些参与这场可笑闹剧的多数网民,他们也该进行自我反省。

无独有偶,因直播言行不当而引起网民愤懑的还有女主播调侃南京大屠杀事件、直播自杀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部分主播在面对国家、民族、历史、社会伦理问题上的无知,也暴露了直播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回顾这些事件,大多都是以封号、撤销内容、雷同道歉,简单惩罚,再到直播不堪内容,一次次上演拙劣不堪的行径,网络直播平台正在慢慢透支社会和公众对此的容忍度。面对如今的直播乱象,网络直播还需严肃彻底地进行整顿。

二、伦理失范原因

(一)技术问题

网络直播的实时性技术在不断完善,而监管的滞后性仍是难题,价值导向错误、内容低俗不堪的网络直播并不能直接进行检测,及时地禁止不良播出。网络直播大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同时呈现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的信息传输,信息把关难度较单纯的文字信息难,而目前国内对网络直播内容的检测大多都是依靠人工,工作量大,效率也不是很高,更难与实时性技术相抗衡。杨凯莉作为拥有百万粉丝数量的网红,经其传播出去的负面内容,在查禁前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价值观还处在塑型期,女主播直播有损国旗尊严的行为,对青少年价值养成、民族感培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二)主播谋取利益

部分网络主播千方百计营销账号来谋取人际交往资本,最终目的是获取市场经济。在利益驱动下,本案当事人杨凯莉竭力抓取用户眼球,刻意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这种以出卖伦理底线为代价的金钱交换是交互性媒介环境下越演越烈的现象。网络直播市场竞争力较大,新人层出不穷,一些主播出名之后又很快消失在网民的视线外,想要在网络直播平台占据一席之地,需要耗费主播一定的心思,而大部分的表演型秀场主播,她们不同于网络意见领袖,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网络社区声望,只能以娱乐大众的形式作为卖点,不断直播夸张新奇,低俗恶劣又直接刺激人类原始欲望的内容,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三)受众群体极化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具体的信息内容,而是每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媒介可以开创并引发社会变革,带来人们思考和理解习惯的变化。受众从印刷传播时代进入电子传播时代,转身为“用户”属性,在阅读碎片化的语境中冷却思考,过度追求综合感官的冲击,被其麻痹。

因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参与网路直播的用户处在一种法不责众的情景当中,在与网络主播互动的过程中缺失现实交往的伦理约束,道德观念极易丧失。而网络直播又是一种虚拟社区,聚集了很多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爱好的用户,传播具有很强的暗示和感染机制,,观念被接纳的程度高,不良情绪往往能够快速蔓延,一旦有人为杨凯莉的行为点赞,出于猎奇、刺激或宣泄不满等情绪的用户就会陆续参与这场恶性狂欢,走向偏执和非理性。

三、应对策略

(一)优化监管系统

在市场准入前,网络直播平台可以设置网络问卷检测,分主播和用户两版,分别对伦理和法制问题进行出题,在注册时对主播和用户进行检测,不合格者不予注册。相比较文字,视觉传播需要对视频、音频进行分析处理,把关难度更大,也无法实时进行内容进行监测。网络直播平台可以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自行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工监测,同时对内容进行分类,加大表演型直播的监管力度。弹幕是网络主播和用户进行互动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过滤敏感词汇的方式警示工作人员,迅速进入直播现场进行把关。一旦发现有违伦理、法律的行为严惩不贷。

(二)提高媒介素养

网络直播准入门槛低,主播及其用户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主播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伦理观,绝不触碰大是大非的“红线”,不轻易挑拨公众的心理防线,比如增加“网络主播从业资格证”,对那些拥有巨大粉丝量的网红和签约主播进行职业道德操守和媒介素养的相关学习后,再给予直播资格。网络主播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发展自身的特长吸引更多的用户。

网络用户要不断摆脱“单向度的人”的束缚,提高质疑批判的能力,面对违法犯纪的行为绝不同流合污,面对行为失德、违法犯纪的主播勇于监督举报。更为重要的是,直播可以成为丰富用户空闲时间的方式,但绝对不能成为用户传播恶俗信息、提倡错误风气之地,网络直播作为公共领域绝对不是法外之地,用户理应遵守基本的社会公约。

(三)创造优质内容

在web3.0时代,技术的飞跃提供了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平台,但是想要在这个平台上健康的发展还是需要做好内容,只有用心生产,用心传播,制作高质量的网络直播内容,主播能够得到相应的传播效果。主播和直播平台应该意识到单纯获取的娱乐内容并不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常态,媒介还应当发挥它的导向功能,传播正能量。

网络直播作为一个新兴发展态势旺盛的产业,必然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如今,网络直播是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创新,技术更迭、价值导向、创业模范方面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是网络主播以及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如何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保持清醒,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将会是网络主播及其直播平台能不能持续地科学地走下去的关键。近年来,国家颁布了《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网络表演中禁止出现的内容,也颁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从管理层面对直播平台提出严肃要求。网络直播在抓住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应该感应时代的号召,采用合适的方式走出一条长久之路,及时纠正伦理失范、触碰法律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徐蒙,祝仁涛.新媒体视域下UGC模式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以网络直播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23(04):13-17.

[2]张旻.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05):64-65.

[3]及时纠正周蕾.自媒体文化透支的冷思考[J/OL]. 北方文学(下旬),2017(07):197[2018-11-16].

上一条:从“网络诈捐”解析网络直播中的伪慈善 下一条:“水滴直播事件”中监控直播中的侵权行为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