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韩流事件:跨文化传播的平台责任

作者:周昶昕 时间:2022-08-25

【摘要】韩剧《鱿鱼游戏》的火爆现象不仅是这一部剧的传播成功,更从深层内涵上反映了韩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成功。由于韩流的加力传播、噱头加持和花样种草、IP改编等原因跨文化传播等因素,《鱿鱼游戏》成为大众焦点。但它也由于忽视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引起了各国不同程度的反抗。本文试图从韩流基础、宣传种草和IP出圈等角度分析其火爆的原因,并探讨跨文化传播中平台及剧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正确的媒介伦理观。

【关键词】传播伦理;跨文化传播;韩剧

【Abstract】The hot phenomenon of Korean drama "squid game" is not only successful in this drama, but also reflects the success of Korean culture across culture in the deep connotation. Due to the power of Korean flow, the causes of cross-cultural dissemination, "squid game", such as the aging spread of Korean flow, and IP adaptation, etc., "squid game" becomes a popular focus. But it also caused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istance to different level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t ignored their own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its appea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ndation, publicity and outline, and explor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drama should bear the correct media ethics.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thic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orean drama

案例简介:

2021年9月17日首播的《鱿鱼游戏》是由Netflix出品,黄东赫执导,李政宰朴海秀等主演的惊悚悬疑电视剧。该剧主要讲述一群因犯罪、贪婪、颓唐、赌博等个人原因被命运前途横扫出局的边缘人在走投无路之际接到神秘邀请并去参加一场生存游戏,胜者即可获得的巨额现金奖励。该剧涉及的游戏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儿童游戏,包含“一二三 木头人”、“抠糖饼”、“拔河”、“打弹珠”、“走玻璃桥”和“鱿鱼游戏”。但在童年游戏的外表下,本质是一场血腥残忍的代价为其余455人生命的生存游戏。

8d5494eef01f3a292df506900e75ab315c6034a8d616

(来源百度百科)

虽然“连续7天居Netflix全球收视第一”、“Netflix史上开播观看量最高的剧集”等称号傍身,《鱿鱼游戏》却因其剧情中的血腥暴力镜头在各国引起了不小的非议。

负责朝鲜对外宣传的媒体《阿里郎回声》(메아리)网站,发表了关于韩剧《鱿鱼游戏》的剧评,并在文中指出“《鱿鱼游戏》赤裸裸地展现了无法承担巨额债务的人们,在地狱般的生活中垂死挣扎,只为了抢夺给最后1名优胜者的巨额奖金,彼此之间在残忍的游戏中杀个你死我活,剧中向观众巧妙呈现出在兽化的韩国社会下,人类在极端的竞争环境逐渐泯灭人性的悲惨现实。”

(《阿里郎回声》(메아리)网站页面来源导筒directube公众号)

梨花女子大学的朝鲜研究教授朴元根(音译)在BBC韩国的采访中称:“许多人看《鱿鱼游戏》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这部作品将资本主宰人类本性的情况进行了极端的戏剧化。”

多国的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警告家长禁止未成年人观看《鱿鱼游戏》。英国、比利时多所学校发布提醒,当孩子观看这部剧时,家长应在旁陪同。美国《新闻周刊》2017年10月27日报道,美国纽约州费耶特维尔-曼利厄斯中心学区禁止下辖的三所小学校园出现与《鱿鱼游戏》相关的一切,缘由是学校发现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模仿剧中游戏。据韩联社报道,美国电视和媒体家长委员会(PTC)也公开表示,这部电视剧中包含“令人难以置信的暴力”。PTC的总监梅丽莎·汉森指出家长应对奈飞使用“家长控制”功能。

未成年人对《鱿鱼游戏》中的凶杀、暴力、恐怖画面缺乏甄别、判断和抵制的理性,容易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到,《鱿鱼游戏》“把生活描绘成虐待狂的彩票游戏、把贫穷描绘成绝望酷刑室”,“让人害怕”。镜报、每日邮报在内的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有学校向家长发出提醒,“鱿鱼游戏”正在学生中蔓延——电视剧中,输了的人当场被射杀,学校里,输了的人需要面对同伴的痛殴。

案例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1%BF%E9%B1%BC%E6%B8%B8%E6%88%8F/52220222?fr=aladdin

‘Squid Game’Smuggler Sentenced to Death in North Korea After Students Caught Watching Netflix Show-Report

https://variety.com/2021/politics/news/squid-game-north-korea-death-sentence-1235119064/

7名朝鲜学生因看《鱿鱼游戏》被判无期徒刑,盗版走私者遭枪决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OK1EEL0517VC4C.html

外媒综述:未成年人模仿《鱿鱼游戏》引发全球担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55984034988950&wfr=spider&for=pc

美国多所小学“封杀”《鱿鱼游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852367665518502&wfr=spider&for=pc

多国学校警告,别看《鱿鱼游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324731926534040&wfr=spider&for=pc

冲击美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美国精英对《鱿鱼游戏》口诛笔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598533371036310&wfr=spider&for=pc

案例分析:

一、《鱿鱼游戏》出圈的原因

①良好基础:韩流的加力传播

孙海龙认为,韩流是一种混杂的文化形式,“氤氲着儒家传统余韵又兼具美国性与日本性”。《鱿鱼游戏》的火爆现象不仅是一部剧的传播成功,更从深层内涵上反映了韩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成功。目前,韩国当地的文化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并且积攒了众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粉丝。从防弹少年团组合到影视剧《爱的迫降》、《顶楼》,电影《寄生虫》,都是韩流传播的典型案例。而《鱿鱼游戏》作为韩流文化传播的延续,不仅延续呈现韩剧独特的符号表征、文化风格并加以创新如《鱿鱼游戏》依然呈现韩国贫富差距大的现状但又加入生存游戏这一设定。《鱿鱼游戏》也受到这些过往韩流案例传播效果、韩剧的口碑、韩流多年积攒下的粉丝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加持观众对剧情自身的期待值和讨论度。近几年,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韩国文化也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输出,成功地实现了反文化霸权的传播。因此,《鱿鱼游戏》这部韩国班底制作的电视剧,能够在更具文化强势形象的美国播放第一,也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②吸引关注:噱头加持和花样种草

网飞噱头加持也是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的原因之一。网飞不同于好莱坞,其自制剧可以相对自由地配合落地地区的本土化策略,尽可能地适应落地地区的本土文化,进而拉升付费用户的订阅量。《鱿鱼游戏》正是网飞和韩国影视行业合作的诸多影视剧作品之一。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由网飞在世界其他地区制作的连续剧所引发的长视频领域的“全球流量战争”,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美国本土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并因为网飞的全球化渠道反向影响了美国社会各类社交媒体上,拥有“连续7天居Netflix全球收视第一”、“Netflix史上开播观看量最高的剧集”等称号的《鱿鱼游戏》收获了较多的关注。

(百度指数上2021年9月-2021年12月搜索鱿鱼游戏的热度)

③话题度:IP改编,增加话题度

童年游戏、相关手游等IP的改编和传播都在无形中为《鱿鱼游戏》这部剧的出圈贡献了力量。剧情中“拔河”、“123木头人”等童年游戏的再现也激起观众回忆。层层传播形式的效果叠加之下,《鱿鱼游戏》打破了圈层之间的传播壁垒,促使这部剧的相关内容“蔓延”互联网中的各个角落并且成为了热门话题并成为了人际传播中的“社交符号”,开始在私域空间内进行讨论和宣传引发二次传播,增加了这部剧的知名度。

二、从《鱿鱼游戏》看跨文化传播的注意要点

①注重各方把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美国电视和媒体家长委员会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批评《鱿鱼游戏》并直言Netflix原本应该扮演好守门员的角色,确保未成年人应该尽可能少的被推荐这部片子,因为Netflix的官方说法是,它们会根据你的观看记录来推荐观看内容。但事实上,Netflix经常绕过这种方式,去给观众推广那些它们想让你看到的节目,“Netflix正在积极地给所有订阅用户推荐这部电视剧”。范迪克等学者把当今依靠平台运行的社会称为“平台社会”即社会、经济和个人之间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线上的平台生态进行规划的。这种平台的生态系统是由数据来支撑,由算法来驱动,由商业模式来构建,由用户协议来管理的。其中,算法识别用户自身的兴趣喜好,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个性化内容。这使得用户成为平台上极易被操纵控制的一个节点。而这种“算法至上”的逻辑使得未成年人更轻易接触影视中的不良情节和画面。这不仅导致未成年人模仿并实施暴力行为,也降低了未成年人对侵犯他人等伤害行为的抑制,导致其“暴力去敏感化”。未成年对他人带来的伤害麻木冷漠的同时甚至容易激化他人的攻击行为。

因而无论是平台运营方、影视从业人员还是影视监管人员等都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权利,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更新未成年人权利保护观念,尊重未成年人独立的权利主体资格。此外,影视从业人员、监管人员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应忽视各国的影视监管制度及各国儿童影视分级制度,需要遵循影视审查标准和程序。

②减少文化误读,加强跨文化群体沟通

纯粹“自我”的文化状态是并不存在的,“他者”的出现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而在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进行解析时,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意使然产生错误理解与评价。这就是文化误读。文化误读是跨文化传播中的普遍现象,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造成文化误读的出现。在跨文化传播工作中,文化误读往往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加深,刻板印象进一步固化,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造成传播伦理问题的出现。

要避免文化误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跨文化传播要求不同文化群体遵循公序良俗、基本道德标准。无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有多大,仍然存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这是一种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的普适价值观念。因此遵循普适价值,减少文化误读,更能拓宽电视剧的海外市场,提高跨文化传播力。当然,不同文化群体还保持各自的文化自信,正视他国文化并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在交流中相互了解不同的文化,明晰各自的文化身份,知晓文化误读、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而在根源上推动跨文化传播的有序进行。

③借鉴学习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鱿鱼游戏》的火爆现象不仅是一部剧的传播成功,更从深层内涵上反映了韩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包括《鱿鱼游戏》在内的“韩流”在美国文化霸权的笼罩下,仍能获得极高的关注度。韩国文化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弱势方,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输出,成功地实现了反文化霸权的传播。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借鉴学习其中的成功经验。或许能为中国影视的跨文化传播和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些许启发,从而有助于打开用影视作品讲中国故事的新视界。

《编码与解码》一文中提到受众对信息的“主导式解读”,即受众完全顺着传播者的意图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读,完全达到了其传播目的。在具体的跨文化传播中,我们也需要努力达成这一传播效果从而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工作者需要注重价值观的跨文化传播,以故事的民族性打基,使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契合,不断摸索中西文化交融点并结合受众心理做到有针对性地传播,主动与外国受众进行互动。影视创作者可借鉴韩剧的营销策略,不拘于常规套路以高质量剧情结合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创新讲中国故事的方式,以新媒体传播结合中国故事,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文化传播使命。

总之,韩流的良好基础,噱头加持和花样种草,IP改编等因素共同造就了《鱿鱼游戏》的火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各方需要加强把关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各文化群体的传播者要采取措施减少文化误读,加强跨文化群体沟通;我国的跨文化传播工作者可以借鉴学习这部剧的传播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孙海龙.透过《江南style》的流行看中国的文化战略选择[C].韩国研究(第十二辑),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2014:421-436.

[2]张磊,胡亚楠.从文化输出观走向文化互惠观:透过“韩流”思考中国的国际传播[J].现代视听,2020(09):13-18.

[3]沈国麟.全球平台传播:分发、把关和规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1):7-12.

[4]《鱿鱼游戏》中暴力场面引中小学生模仿,英国、比利时发布提醒[EB/OL].观察者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220570315048738&wfr=spider&for=pc,2021-10-10.

[5]武琳.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探索——以奥斯卡短片《包宝宝》为例[J].视听,2020(12):104-106.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0.12.054.

[6]阮立,朱利安·华勒斯,沈国芳.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J].当代传播,2018(02):86-91.

上一条:从“美国官员捏造中国新疆种族灭亡”事件看国际媒体对国内新闻描述传播的修辞倾向与失范行为 下一条:以人民日报公众号为例探析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主流媒体对西方污名化的“反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