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宁泽涛受伤退赛事件为例谈媒体对体育明星的过度消费
时间:2019-01-08
【摘要】10月16日,游泳名将宁泽涛在2018年全国游泳锦标赛中受伤退赛,遭到外界的“诈伤”质疑。一直以来,宁泽涛因其帅气俊朗的长相而备受关注,成为各媒体捕捉的焦点,此次退赛事件再次将沉寂两年的宁泽涛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以“宁泽涛受伤退赛事件”为例,分析当下媒体对体育明星的过度消费现象。
【关键词】宁泽涛;体育明星;媒体报道;过度消费
【Abstract】On October 16, Ning Zetao, a famous swimmer, was injured and withdrawn from the 2018 National Swimming Championship, which was questioned by the outside world as a "fraud injury". For a long time, Ning Zetao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his handsome appearance,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edia capture. The withdrawal event once again pushed Ning Zetao, who has been silent for two years,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storm. Taking Ningzetao's injury and withdrawa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sports stars by the media at present.
【Key words】Ning Zetao; sports stars; media coverage; over consumption
【案例回顾】
10月16日上午,在山东日照举行的全国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预赛中,宁泽涛在万众期待中登场,游出了49秒06的成绩,排名预赛第一。然而不到一小时,传出了宁泽涛因伤退赛的消息。翻看宁泽涛伤病史,2014年短池世锦赛因手腕旧疾复发退赛;2015年军运会热身时肩膀软组织急性挫伤退赛;2016年佛山冠军赛高烧退赛;2017年又遭遇腰伤……如此频繁的伤病,且几乎逢赛必伤。
此次退赛事件再次将沉寂两年的宁泽涛推上了风口浪尖。有部分人直呼其消极比赛,“戏多”,甚至直言宁泽涛有“卖惨”炒作之嫌。面对谩骂质疑,10月17日晚,宁泽涛发文回应“诈伤”的质疑。对此,河南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杨青山告诉记者:“有些媒体拿这个事情做噱头,没啥意思。运动员都不希望自己受伤,是吧?他受伤、退赛都是有原因的。确确实实这几次比赛都受伤了,而且我们领队、队医、队员都是一起的,都跟着的,他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还怕他说假话是吗?”
【案例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716596953935224&wfr=spider&for=pc
【案例分析】
一、相似案例比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伴随着亿万国民的失望与惋惜,刘翔奥运退赛系阴谋”的说法随即广泛传播,一种说法是,刘翔已经成为中国田径的旗帜,更成为中国田径的摇钱树,一旦刘翔北京奥运会失利,中国田径协会的业绩和收入将大受影响,不如体面地选择因伤放弃金牌。还有一种说法类似,不过主角换成了赞助商,赞助商有点怀疑刘翔是否能够成功卫冕,于是与刘翔商量出退赛的结果。还有猜测其实田径队早知道刘翔的伤情参加不了比赛,但又怕不好向赞助商、买高价票的观众和全国人民交代,于是策划了临场悲情退赛的那一幕。在舆论已经开始席卷之时,媒体报道的反复性与不明晰性无疑也加剧了这场“阴谋论”的传播。
把关注焦点聚集于体育明星背后的商业利益和娱乐性质,以此制造争论,引发人们关注,类似状况在10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且愈演愈烈。“李丹出轨”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孙杨雅加达亚运会的出色表现不及领奖服背后的利益纷争,“朱婷360万豪宅”的事情持续占据微博榜热搜,“国乒”团体更是成为众多人眼中的偶像团体,一举一动都广受关注。
二、案例背景
自刘翔开始,体育明星被过分解读化现象层出不穷,他们在获得体育成就的同时,往往也被赋予更多的娱乐与商业价值,一面被视为民族精神的发扬者,一面又被当作摇钱树和公众日常的消遣者。
宁泽涛是一个典型个例,他的出现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剧烈的关注,是因为中国体育处于偶像真空期,而宁泽涛以其创纪录、破历史、形像阳光、有国际影响力的特点填补了刘翔之后的偶像真空,所以不可避免地被给予偶像的光环。
纵观宁泽涛的偶像成长史,是极速上升与疯狂坠落的个人史,也是在媒体与公众过度关心下饱含争论的运动史。在此次受伤退赛之前,宁泽涛就饱受争议。2017年2月22日,宁泽涛被国家游泳队开除的消息引发各方热议。
事情起因于2015年11月。国家游泳队与蒙牛签下集体赞助和宁泽涛的个人广告代言,据媒体报道,宁泽涛不接受这一安排,私自跟伊利签约,并到国外去拍广告大片。
之后,缺席训练、顶撞领导、一概不予配合蒙牛宣传,让矛盾继续升级,最终缺训将近一个月后,2015年11月23日,宁泽涛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和游泳中心递交了《退役报告》:“喀山世锦赛后,各种人为事件不胜其扰,本人已经没有办法保持愉快的心情去训练,也没有了继续为游泳事业奋斗的动力。”这一行为被游泳中心解读为“威胁”。
2016年4月上旬,全国游泳冠军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上,宁泽涛参加了100米自由泳半决赛,因发烧弃权决赛,同时放弃4×200米自由泳接力。结果,中国男子4×200米接力以0.2秒差距排在世界第17位,无缘奥运。
纸包不住火,2016年6月30日,有微博爆料:“曝宁泽涛恐被取消奥运资格,因私接广告顶撞领导”,一时引起广泛关注。
自此之后,宁泽涛缺席奥运的消息不断传出,2016年7月18日,纠结了半个多月的事件以宁泽涛勉强赶上里约班机而落下了帷幕。
然而虽到奥运,也许是因为与游泳中心的矛盾影响了状态,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瘦了6斤的宁泽涛总成绩只得了12名,止步100米自由泳半决赛。
举国刷屏傅园慧洪荒之力和女排精神的时候,宁泽涛悄然淡出公众视线,接连缺席此后的黄山全锦赛、世界杯短池赛北京站和温莎短池世锦赛。
直到2018年10月,宁泽涛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三、案例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消费文化的盛行,尤其是自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将体育产业规划为文化娱乐产业以来,体育与大众娱乐逐渐融合,“体育明星”逐渐取代“运动员”,运动员被标签化现象愈发严重,李娜、林丹、孙杨等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傅园慧、宁泽涛更是被网友们称作“洪荒少女”、“国民老公”,在赛场上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成为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然而,目前我国体育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体育经济还不成熟。在消费时代下,媒体一味追求利益,过度消费体育明星,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弱化体育精神,同时也影响媒体自身功能的呈现,扰乱大众认知,乃至危害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性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受到体育明星自身附有的人格魅力以及符号文化的驱使。以宁泽涛为例,仁川亚运会上以47秒65的成绩夺冠,并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亚运录,优异的成绩、俊朗的外形再加上标志性的笑容一举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的男运动员之一,也因此能成为娱乐爆点人物。再者是受众普遍缺乏批判与思考能力。受众在接受一件事时,往往是情绪先行,容易受到媒体报道及舆论的影响,在未了解事实真相之前,做出捕风捉影的自我判断,这些都为媒体过度消费体育明星提供了温床与土壤。而媒体自身为获取经济利益,得到更高的点击率、收视率与发行量一味的去迎合受众,从拥有高关注度的明星运动员出发,制造矛盾、尖锐、甚至低俗的内容,正如宁泽涛成名后,各大媒体疯狂地使用“宁泽涛”词汇编辑新闻以博取大众眼球获得点击率,赢得利益。因此,媒体会结合体育明星与受众的反应,大做文章,甚至无视行业道德来迎合受众口味,从而形成对体育明星的过度消费。
从本质上来讲,这也源于大众娱乐文化工业和体育商业在其议题设置与偶像塑造上的推波助澜。网络需要偶像和话题来提升人气,所以网络需要每天不断的生产各种话题,制造偶像卖点。宁泽涛则具备了作为一个偶像应该具有的所有特质,于是媒体抓住了这一“卖点”,不断设置议题,制造新闻点,烘托狂热的氛围。而宁泽涛事件背后,更体现了商业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袭,近年来,借助体育明星推销商品的事例比比皆是,比起普通的娱乐明星,他们具备着更加阳光、亲民的形象,更加容易被信任和接受,一旦符合商人的要求,便也成为了商业营销的一部分,成为被消费的产品。
虽说“文体不分家”,但从本质上来说,体育明星不同于普通的娱乐明星,他们身上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为国争光”的重任,理应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避免体育明星的过度消费,就不得不规范媒体市场以及提升行业自律,首先要不断提高传媒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做虚假宣传、失实报道夺人眼球,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迷惑受众。其次是要合理选择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在报道时要注重报道内容的导向性和社会效果,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发掘体育明星健康向上、勤勉奋进、追求卓越的良好形象。
四、案例观点
体育明星商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大众娱乐化的需求,是社会转型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加大对体育明星的新闻报道,可以在普及体育知识的同时让大众学习到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但体育明星毕竟与娱乐明星不同,媒体在报道时必须注意体育运动员的体育价值,不应过度商业化,过度消费娱乐化,要坚持体育精神,确保新闻报道专业权威;加强人文关怀,关注体育明星的个人权益,适度打造体育明星媒介形象,而不是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通过制造舆论爆点事件让努力为国争光之人因不当报道而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参考文献】
[1]解国粹.消费主义影响下体育明星媒介再现的异化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韩玉璋.论媒体对体育明星形象塑造的反思[J].新闻战线,2016(03).
[3]郑骋.媒体过度消费体育明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8).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