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金庸去世事件为例浅析传统媒体对公众人物“被去世”的报道

作者:李慧 时间:2019-01-08

【摘要】据香港媒体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而后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向知情人士求证,其中包括成都商报向金庸女儿查传讷、都市快报向金庸之子查传倜求证。在时效性以秒计算的当下,为什么出现了各大传统媒体第一时间求证事件真实性而不是第一时间发表新闻的现象,这无疑与2010年《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金庸“被去世”事件相关,这其中反映出的我国媒介报道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金庸;被去世;媒体;伦理;中国新闻周刊

【Keys words】According to Hong Kong media reports, the martial arts novel Jin Yong died on October 30, 2018, at the age of 94. Later, the major traditional media have asked the insiders for evidence, including the Chengdu Business Daily to check with Jin Yong’s daughter, and the City Express to the Jin Yong’s son. At the moment when the timeliness is calculated in seconds, why did the major traditional media first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event rather than the first time to publish the news, which is undoubtedly the same as the 2010 China News Weekly reported that Jin Yong was "dead" Related, this reflects the ethical anomie in China's media reports is worth pondering.

【Keywords】Jin Yong; being deceased; media; ethics;China Newsweek

【案例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

继2010年6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被去世”后时隔不到半年,2010年12月6日20时19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的一条信息瞬间引爆网络:“刚刚得到消息,著名武侠作家金鹰,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 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与今年6月金庸首次“被去世”的谣言相比,这一次时间精确到分,还标明了去世医院,一时间这条微博被转载了成千上万次,其中包括《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20时41分,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其微博上回应“金庸去世”传言, 称“假消息, 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另外, 香港没有这家医院, 造谣者也太不专业。其实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就就知道了。”《中国新闻周刊》的误转是该事件的核心引爆点,所谓的“官方认证”微博转发后,无数媒体跟风而上。这条“金庸去世”的失实新闻,不仅在网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也遭受了无数读者和网友的批评。2010年12月6日晚9点22分,中国新闻周刊在其官方微薄上,发表"更正并道歉"的简短声明。当晚23点28分,中国新闻周刊发出第二条道歉微博。该周刊决定关闭官方微博1个月,责令新媒体部门集中学习整顿外,还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严厉追责。

发生阶段

发生时间

事件进展

起源

2010年12月6日20时19分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金庸“去世”的消息。

核心引爆点

2010年12月6日

《中国新闻周刊》转发该消息

辟谣

2010年12月6日20时41分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其微博上回应“金庸去世”传言, 称其是“假消息。

首次道歉

2010年12月6日21点22分

中国新闻周刊在其官方微薄上,发表"更正并道歉"的简短声明。

再次道歉

2010年12月6日23点28分

中国新闻周刊发出第二条道歉微博。

结果

2010年12月7日

周刊副总编因微博出错而辞职,多位相关责任人受到严厉追责。

【案例来源】

[1]百度百科词条:被去世https://baike.so.com/doc/5794196-6006989.html

[2]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19(02):48-50.

【案例分析】

通过信息搜集,我们可以发现琼瑶、洪金宝、余秋雨、成龙、六小龄童等公众人物都“被去世”过,这其实不乏传统媒体对其“死亡”的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近年来传统媒体对公众人物“被去世”的报道层出不穷呢?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金庸“去世”事件为例,深入探究传统媒体“被去世”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及其涌现的原因。

一、传统媒体“被去世”报道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被去世”报道,是媒介伦理失范现象中“假新闻”的典型之一。所谓“被去世”指的是近年来网络上传明星去世的消息,大致内容基本为杜撰,消息时间、地点俱全,而且消息中还绘声绘色,会短期造成网友疯狂关注的现象。在当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娱乐新闻都充斥着新闻价值,它们博人眼球、吸引受众注意力。传统媒体拥有相当专业的媒体人与严格的传播制度并且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公信力,它们在其他“小报”与受众心目中的地位相当于“权威”的存在。《中国新闻周刊》这类经过认证的传统媒体参与“被去世”假新闻的传播,加速了其他媒体去该新闻的转载与刊登,也强化了受众对该新闻的信任度。传统媒体不经验证参与传播“被去世”新闻,这的确抢占了时间先机,赢得了受众有限的注意力与关注,但他们忽视了对金庸及其家人朋友的伤害,也忽视了对自己长年积累的公信力的伤害。

二、传统媒体“被去世”报道涌现的原因

(一)消息来源多样化:假新闻泛滥

消息来源又称为新闻来源或信息来源,传统的新闻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记者采访他人、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记者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这三条途径有一个共性,其信息都是记者直接或间接获取。而在社交媒体普及的当下,记者的消息来源途径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互联网成为记者获取消息源的主要途径之一。纵观当下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新闻都是发酵于社交媒体,而后传统媒体记者寻此线索进行系统的报道。例如突发事件的报道大多都是现场当事人或见证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引发媒体与受众的关注。《中国新闻周刊》对金庸“被去世”的报道其消息来源于新浪微博用户名为“中岛”的发布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曝光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涉及或忽视的角落,使我们为一些人、一些事正名,但同时也使得类似于“被去世”的假新闻泛滥,“凑热闹”者唯恐天下不乱散播谣言,不顾他人感受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

(二)新闻报道抢先化:保持新鲜性,争夺受众注意力

新闻是易碎品,第一个报道新闻的是“香饽饽”,而后第二、第三直至第无数个人报道该新闻都不会超越第一个报道该新闻的媒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高德哈巴(Michael H.Goldhaber)在1997年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高德哈巴指出,注意力之所有重要是因为它引导行动。而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受众每天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而他们的注意力有限,谁赢得受众的注意力谁就是“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方面与新媒体相比稍有逊色,作为传统媒体的《中国新闻周刊》在看到网络爆出“金庸去世”的信息后立刻进行了抢先报道保持新闻的新鲜性,争夺受众有限的注意力。

(三)编辑素养淡薄化:新闻弱把关

2010年12月6日20时19分,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金庸“去世”消息。随后周刊负责微博的编辑看到这条微博,通过寻找信息源,她发现有许多账号也发布了相同的消息,单条消息的转发已经高达660多次。为了抢发新闻争夺受众注意力,这位编辑并未与知情人士核实消息的真假,便以周刊名义将这条消息发布出去,而且没有注明来源和网站新闻链接,因其是官方认真账号与具有公信力的传统媒体该转发引起其他媒体与网友的大量转载。 《中国新闻周刊》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称“这是一起低级的失误。”在总结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时,《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兼周刊网总编辑表示,“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暴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

《中国新闻周刊》因编辑缺乏新闻职业素养未经核实转发该消息进行报道引发了一场新闻事故,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影响。但缺乏新闻素养是当下传统媒体网络编辑的一个通病,他们可能是非新闻专业出身,可能是其他职位工作人员兼职,或是外包给未经核实的经纪公司。因网络编辑职业素养缺少而造成事故直接损害传统媒体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公信力事件在当下屡见不鲜,传统媒体应严格挑选网络编辑,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其新闻素养。

[相关评价]

“相信你们会即时改正的,作为电视行业的老兵,我也会继续关注你们。”

——中央电视台老主持人陈铎

近期流行"被死亡"、"被代表"、"被炒作"、"被分配"等"被字号"事件,不仅亵渎人的基本尊严,而且让媒体公信力受到削弱。"被死亡"的受益者究竟是谁?"被死亡"有没有娱乐受众?主流媒体在"被死亡"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发布明星死亡消息的人太不厚道,事前吸引眼球,事后让人厌恶。对于一些无聊的炒作,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想法弄清真相再报道,社会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让假新闻无处藏身,大众应当提高对假新闻的鉴别力,但愿明星"被死亡"事件不再继续。

——百度百科词条“被去世”

“尽管这则‘客里空’并非出现在《中国新闻周刊》的正刊上, 尽管总监、总编们事先并不知晓那个编辑之作为, 但是因《中国新闻周刊》乃隶属于中新社, 而‘金庸去世’的消息又出现在其官方微博上, 借助长期积淀的品牌公信力, 致使虚假消息被‘当真’, 以讹传讹, 影响更为恶劣。在这个意义上看, 老总难辞其责。”

——资深媒体人吕怡然《为虚假报道担责的勇气可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被去世https://baike.so.com/doc/5794196-6006989.html

[2]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19(02):48-50.

[3]《中国新闻周刊》:金庸事件让我们全面反省[OL].搜狐传媒,http://media.sohu.com/20110209/n279256548.shtml.

上一条: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分析“冯小刚家宴事件”报道 下一条:隐私变“商品”:浅析机场追星产业链现象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