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劲夫家暴案看明星负面新闻
时间:2020-10-08
【摘要】2018年11月,日籍女子中浦悠花公开发表言论称其男友蒋劲夫对自己进行家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网友纷纷表示其人设崩塌。2019年11月26日晚,蒋劲夫新女友Julieta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蒋劲夫多次家暴。明星家暴是否涉及明星隐私,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明星负面新闻?本文试从这两方面出发,探讨当今关于明星负面新闻舆论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如何处理明星负面新闻。
【关键词】隐私权;公众人物;明星;负面新闻
【Abstract】In November 2018, a Japanese woman, Nakuru Youhua, made a public statement that her boyfriend, Jiang Jinfu, had abused her, which cause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 On the evening of November 26, 2019, Jiang's new girlfriend Julieta posted on social media that Jiang had repeatedly suffered domestic violence. Whether or not celebrity domestic violence involves celebrity privacy, how should we treat celebrity negative new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polarization of negative news about stars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Keywords】Privacy; Public figures; Star; Negative news
【案例简介】
2018年11月20日,日籍女子中浦悠花在INS上自爆被其男友蒋劲夫家暴,并晒出身体受伤照片。该事在网络平台迅速发酵,因引起强烈反响。
随后,蒋劲夫发表微博承认家暴,并表示对中浦悠花的歉意。
2018年11月28日,蒋劲夫自首并对日本警方承认涉嫌施暴的指控,称打人是因个人原因,但不想讨论。
11月28日晚,胡歌、蒋梦婕等明星纷纷发表微博,表示支持蒋劲夫。
对于此事网络舆论呈现两极分化之势,一方面是对于蒋劲夫家暴行为的谴责讨伐,另一方面是相信蒋劲夫家暴“另有隐情”,甚至认为蒋劲夫承认家暴是其有担当的表现。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11月26日,蒋劲夫乌拉圭女友Julieta再次曝光蒋劲夫对其家暴,控诉蒋劲夫不良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当天(2019年11月27日)下午,蒋劲夫委托律师发表律师函,直指“家暴乌拉圭女友”子虚乌有,并要求女方删除不实信息并道歉。但蒋劲夫发声的这条微博,设置了禁止用户评论。
在蒋劲夫第一次家暴爆出后,虽然网络上不乏对他的讨伐声,但存在多元声音,认为家暴涉及明星隐私,乃是私事,其敢于承认家暴是有担当的表现。在其自首之后,国内明星好友胡歌、蒋梦婕等发表言论,表示支持,加剧了舆论的两极分化。
但在蒋劲夫第二次家暴爆出后,虽然本人在第一时间发文反驳自己没有对新女友家暴,但是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情况,支持声音消失,出现“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言论。
【案例来源】
1.新浪微博
2.蒋劲夫家暴事件https://mp.weixin.qq.com/s/Jv9qscTI4c2qp39OSLk8Xw
3.蒋劲夫家暴事件https://mp.weixin.qq.com/s/cYUO2wyH047rGYZkxAZlng
【案例分析】
蒋劲夫是90后内地男演员,曾参演过《分手合约》《一夜惊喜》《栀子花开》等影视剧,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均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粉丝群体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明星享受高于常人的位置以及社会曝光度,但是其私人空间范围也较常人更小。有关明星的私人新闻一旦被放在网上就会经过不断发酵,引起公众热议。
一、明星隐私权
关于隐私权,王利明教授认为,隐私权是指“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群体均会积极营造正面人设,其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形象可以将自身流量变现,并且公众人物往往较常人而言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当下普遍认为,公众人物包括明星群体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隐私权涵盖内容在某些方面也会受到限制。但是我们要明晰的一点是,对于包括公众人物在内的所有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隐私都在隐私权的保护范畴之内。当个体隐私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或者涉及道德缺失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即是非法隐私,其行为不属于被法律保护范围内的隐私权内容。
二、面对明星负面新闻,大众情绪两极分化成因
(一)粉丝对于偶像的完美崇拜心理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对于粉丝群体来说,偶像是理想化、完美化、浪漫化的代表,对于偶像的选择代表了其个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而,粉丝的偶像崇拜带有极强的自尊心。明星的荧幕形象也是资本、传媒、明星和粉丝多方互动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自我个性,建构个人身份。无论其究竟是主观建构的结果还是客观形象的反应,荧幕形象和明星人设都代表了一定的大众审美。在蒋劲夫家暴案中,由于蒋劲夫的荧幕形象一直是阳光、刚毅的男孩形象,所以面对偶像的负面新闻,很多粉丝的第一反应是反驳和维护,带有严重的滤镜色彩,不能以一种公平公正的视角来看待和应对。再加上首次家暴发生之后,胡歌、蒋梦婕等拥有较高人气的明星发表言论谈蒋劲夫在他们心中的“好人”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原有粉丝的认同感,让他们的发声更有底气。
(二)明星负面新闻消耗受众情感
在网络社会,明星话题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网络空间,这从微博热搜榜可见一斑。相较于忠实粉丝群体的极力推广,对于一般粉丝以及普通路人而言,频繁看到某一明星的相关信息甚至会致使其产生对该明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在面对明星的负面信息时,明星的实际形象与荧幕人设产生偏差,观众在认知和情感上会产生一种上当受骗之感,致使对该明星的好感程度急剧下降。其实,这种由负面新闻导致的心理落差在普通公众身上同样存在,任何个体在面对其他人的负面信息时,都会感觉到失望和唾弃。但不同的是,个人的认知记忆会进入休眠状态,而明星本身占用着大量的网络资源,因而任何一点新闻都会被大量人群感知,并会在网络空间不断被提及,重复消耗粉丝群体对于存在负面信息偶像的好感程度和崇拜程度。
(三)受众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的是当客观环境要求与主题需求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在新闻传播领域,受众的逆反心理即指受众所接收到的新闻报道不符合受众需求时所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的出现不仅限于个体,群体中也会出现。公众对于明星群体的态度,一直存在两级阵营,即崇拜与无感,甚至唾弃。但无论是对哪一方而言,有一点是基本达成共识:明星占据了太多社会公共资源,得到了社会大量关注,也就应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一旦明星出现负面消息,真实情况与荧幕人设不相符合时,负面新闻就会成为他们所积压情绪的宣泄地。在非常条件之下,受众逆反心理甚至会形成网络群体事件,使明星或其粉丝处于网络暴力的漩涡之中。
三、如何应对明星负面新闻
(一)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
明星是拥有双重身份的个体,因其身份和职业的特殊性,明星隐私权应该受到限制,将一部分权利让渡公共利益,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兴趣。对于明星的新闻报道,尤其是负面新闻报道,有几个方面要值得注意:
第一,不使用非正常手段获取新闻。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对每一件事件及每一条线索都应该采取正当采访、搜集素材的方式,而不应选择偷拍、跟踪甚至私闯住宅等行为获得新闻。现在很多娱乐新闻以及关于明星的花边八卦都是采取偷拍、跟踪的方式,给明星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媒体要尊重明星的合法隐私权益,切不可为一己私欲和个人利益违反新闻原则。
第二,不过度消费明星隐私。涉及到明星违法违德的行为,新闻媒体为了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有义务将明星的不当行为曝光,使公众认识其真实面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负面新闻都会涉及到公共利益。如明星恋爱、结婚、生子以及与家人的关系问题等,更多的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但这些事情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在网络上曝光,将会对明星的生活和事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
在当前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信息接收者要提高媒介素养。公众作为明星新闻的接受者,要保持理智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辨能力。尤其是对粉丝群体而言,在面对偶像的负面新闻时,要明辨是非,理智对待,不可恶意传播有损其他偶像的相关信息。当前,一些粉丝群体之间针锋相向,其原因就在于个体已困于信息茧房之中,而不愿、甚至拒绝听到与自己认知存在偏差的信息,形成自我信息闭环。粉丝的个人行为经常会上升至群体之间的骂战,不仅对明星形象造成损害,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信息空间和传媒环境。
四、结语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明星群体作为公众人物,为公众利益让渡部分隐私权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让渡并不是没有界限的。对于明星的违法失德行为,媒体要勇于曝光,但对于明星的私人隐私,媒体和大众都应和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明星群体占据着超乎常人的社会资源,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做好明星的榜样和偶像力量。蒋劲夫家暴案让公众看到了明星的阴暗面,警醒粉丝要以理智的头脑科学追星,希望明星群体能够严于律己,对得起大众的支持与信任。
【参考文献】
[1]赵儒.娱乐明星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界定之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4(06).
[2]王满荣.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探究[J].兰州学刊,2011(02).
[3]王玉莹.明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法制博览,2019(04).
[4]杨安霞.论明星隐私报道中新闻伦理的缺失与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13).
[5]郭昕.基于受众逆反心理的新闻宣传艺术[J],新闻战线,2018(24).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