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名人被网络逼捐事件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作者:杜雪莹 朱玲珑 曹文瑄 黄韵潇 熊杰 赵葳 周善昭 李玉飞 时间:2020-10-09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抗“疫”救灾中,许多名人被网络舆论列入“收支不匹”的黑名单,迫于舆论压力再次捐款。这种“逼捐”现象是道德评价的不合理反映,是社会正义的不合理体现,是对企业和个人道德义务的不合理诉求。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绑架事件集中爆发于社交媒体工具盛行的时期,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关键词】疫情;名人;逼捐;网络暴力

【Abstract】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in 2020, many celebrities were put on the blacklist of "insufficient income and expenses" by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and they donated again under the pressure of public opinion. This kind of "forced donation" phenomenon is an unreasonable reflection of moral evaluation, an unreasonable reflec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an unreasonable appeal to the moral obligations of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The moral abduction incidents in online public opinion broke out in the era of the prevalence of social media tools, spreading quickly and affecting a wide range.

keyword】The epidemic; Celebrities; Forced donations; Cyber violence

【案例简介】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包括演员、歌手、作家在内的众多知名人物纷纷为抗“疫”捐钱出力。作为知名度、影响力较高的高收入群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网友观察和评论,网友除了关注名人是否捐款以外,更细究其捐赠金额。许多名人被网络舆论列入“收支不匹”的黑名单,迫于舆论压力再次捐款。

而在这次的“逼捐”风潮中,“始作俑者”是一条假新闻:一个官微发出“古天乐捐款1000万”的微博。港台明星捐款1000万和内娱圈明星捐款20万的差别引起了一些键盘侠“围攻”那些“只捐了20万”的明星们。

在这些被“逼捐”的明星当中,吴京谢楠夫妇被舆论抨击地最为惨烈。演员吴京凭借《流浪地球》和《战狼》系列电影,口碑人气双丰收。当网友得知吴京和谢楠夫妇捐款金额为20万时,纷纷在吴京社交账号下评论,认为其捐款金额太少。在舆论不断声讨之下,吴京谢楠夫妇于1月26号又捐赠了80万元。

“逼捐”事件发生后,吴京谢楠夫妇继续向疫区伸出援手,许多受到他们捐助的一线工作人员自发在网上向吴京谢楠夫妇表示感谢。

在本次疫情当中,被逼捐的明星不止吴京一个,还有黄晓明杨颖夫妇、杨幂、朱一龙……

【案例分析】

“逼捐”是社会中一直存在,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中凸显的社会现象。“逼捐”是道德评价的不合理反映,是社会正义的不合理体现,是对企业和个人道德义务的不合理诉求。“逼捐”所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有求实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无伤原则和人道原则等。道德绑架多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网络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某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绑架事件集中爆发于社交媒体工具盛行的时期,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一、道德绑架泛滥的原因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性

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网络言论攻击者的身份被隐藏,发表不实言论的责任成本低,极易成为网络暴力滋生的温床。在吴京逼捐事件中,有许多微博用户都利用了自己的微博小号对吴京发表逼捐的谩骂性言论,这种行为正是利用了互联网社交的匿名性,微博小号的注册可以越过手机号码绑定,直接使用第三方平台登录,这样就使得道德绑架言论追踪治理难度加大,就算找到了逼捐的微博用户进行封号,一些网络营销号还是可以利用多个手机号注册恶意的微博用户发表道德绑架的言论,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这一现象很难从根本上禁止。

(二)自媒体的逐利性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话语权。为了增加点击量,许多自媒体平台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发布或转发一些针对公众人物的推测性言论和中伤性意见,其中不乏对公众人物进行恶意揣测的现象,甚至为了吸引眼球制造标题党,对公众人物及其家人朋友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此案例中,许多网友在吴京关于九寨沟地震祈祷的微博下面评论很多过激言论,还有很多营销号写了文章来驳斥吴京只捐款一百万,目的就在于吸引人眼球进行对该微博的点击或评论。

(三)公民媒介素养与自由意识的不对位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学历结构分布占比最大的是初中网民,占比38.1%。当前微博用户呈现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的网络三低人群。在这个背景下,网民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但是新媒体语境却给予了网民极强的言论自由,形成了较低的公民媒介素养和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在吴京逼捐的事件中,网友们针对吴京向灾区捐款一百万的事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态度,但是公民的媒介素养与自由意识并没有共同成长,甚至发生了概念的混淆,偏离捐款事件本身,上升到爱国的高度对吴京进行批判。

(四)群体意见的压力形成沉默的螺旋

网络暴力事件往往具有无形的、心理上的胁迫性。当道德绑架的一方言论占据上峰,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持相反意见的网友往往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选择沉默,久而久之网络暴力言论会越来越占据优势,相反意见会越来越失声,导致网络暴力一方失去压制力量,呈现激烈化传播特点。除了出于自我保护,从众心理也会造成沉默的螺旋。在吴京逼捐事件上,这个因素是作为反作用出现的,在事件发酵初期,诸如“起码要捐一个亿”等一系列对吴京道德绑架的言论大量出现,随着舆论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支持吴京的网友在吴京微博评论区声讨道德绑架的微博用户并对其进行反击和举报,塑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声援吴京捐款行为的意见气候,并直接导致许多发表道德绑架言论的微博用户删除评论和帖子。

(五)对公众人物的刻板印象和情感宣泄

首先,公众人物长期在公共视野中活动,往往会被贴上特定的标签,从而使大众对公众人物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当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与其预期产生偏离,这违背了大众对其建立起来的形象认同,就容易出现舆论上的道德绑架。除此之外,部分公众对公众人物持有偏见,特别是对许多明星、富豪的认知都存在负面的刻板印象甚至是仇富心理,对这些个体或者群体相似的人群都会采用固化的评价标准。还有部分公众对公众人物进行道德绑架是为了获得情感宣泄的渠道。社会的高速发展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心态的起伏,一些不良的攀比、炫富等现象让普通人浮躁而不淡定,公众人物极容易成为社会大众负能量的宣泄池。

(六)网络语言暴力法律和监管的不到位

目前,我国针对语言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对网络上的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的行为规范力度较小。另外,我国对于道德绑架及网络暴力的言论监管还不够完善,对于网络舆论监管,政府更多地是对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言论进行管控,而对于不危及重大生命财产安全的语言暴力行为缺乏实质性的监管。再者,网络环境中的道德绑架行为本身就存在监控范围广、追踪难度大、证据定性难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难以规范。

二、案例思考

(一)自媒体的炒作助长“道德绑架”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在庞大的用户基数、复杂的关系网络、多元的互动角色、简易的传播方式加持下,使得社交媒体毫无悬念地成为各类信息传播的“主战场”。与传统大众媒体不同,自媒体行业普遍欠缺媒介素养和责任意识,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难以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和全面,在报道时往往会习惯性夸张甚至刻意造谣信息。由于媒体的虚假报道和蓄意炒作,古天乐“捐款”1000万事件直接引发网友对黄晓明、吴京等明星夫妇捐款少的网络讨伐,使得公众人物饱受舆论困扰或强迫性追加捐款。

(二)不规范慈善类新闻报道主导“舆论绑架”

在本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中,个人捐款行为尤其是名人明星的捐款行为向来是媒体重点关注的内容。在疫情之中,互联网上几大门户新闻网站的娱乐版和部分自媒体公众号中都出现“明星支援武汉捐款明细表”、“企业界募捐名单”等捐款排行榜,甚至出现“这么红的明星只捐款***万”、“她捐款***万,而她只有200”等具有指向性质的标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点名索捐意味。通过这样形式的公布,表面上是对行善者的褒奖和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助推,但实质上是对捐款数目偏少者或未(暂未)捐者施以道德上的鄙视,用舆论逼迫名人掏钱。

(三)社会整体心态

互联网无门槛,互联网用户感性思维超越理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面对公众人物事件,网民表现出的“愤怒”“不满”情绪反映出社会整体心态的一种“畸形”。

三、相似案例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众明星纷纷祈福捐款,因拍摄并主演《战狼2》大火的吴京也第一时间在微博慰问并联合妻子谢楠捐款100万支持灾区。但吴京此举非但没有赢得网友的赞许,反而招致大量的谩骂和讽刺。有网友评论:“吴京你一部8000万投资的电影就净赚好几个亿,居然好意思只向灾区捐款100万?你为啥不捐一个亿呢?”捐款事件将吴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之后的巅峰问答节目访谈中,吴京被问到电影票房如此之高,捐100万被道德绑架的问题。吴京表示票房收入还未拿到手,在灾难发生之后,自己也是第一时间做出行动,不管捐多少,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8月14日,《人民日报》就此事件发表新闻《吴京不捐1亿就是假爱国?“正义凛然”的逼捐何时休》,文中指出名人为灾区捐款本属自愿行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施压,捐款多少也是个人意愿,不能作为爱不爱国的衡量标准,并呼吁不要对公众人物的慈善行为进行道德绑架方式的逼捐,不要把是否捐款和捐款金额贴上道德标签。

【参考文献】

[1]诺埃勒-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1974.

[2]韩国娟.慈善中“逼捐”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8(06).

[3]钱婷.略论汶川地震报道中记者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J].新闻知识,2008(09).

[4]王艺超.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5]陈元.对5.12汶川震灾媒体慈善报道的反思[J].东南传播,2008(06).

 

上一条:郑爽代孕弃养事件引发的媒介伦理思考 下一条:从蒋劲夫家暴案看明星负面新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