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R戒指真爱验证系统事件为例探究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

作者: 时间:2022-08-28

【摘要】2021年11月10日,据称是DR内部人士爆料称部分艺人购买了DR钻戒。因此一些粉丝利用艺人身份证号码在DR系统进行查询。随后,部分艺人辟谣称并未购买。11日,某艺人粉丝发文道歉,承认自己通过黄牛非法获取艺人信息,并借此购买了DR钻戒。这一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对艺人隐私权的关注。

【关键词】DR钻戒;媒介伦理;隐私权

AbstractOn November 10, 2021, an alleged DR insider broke the news that some artists had purchased DR diamond rings. Therefore, some fans use the artist's ID number to check in the DR system. Later, some artists denied rumors that they did not buy. A fan of an artist apologized in a post on Sunday, admitting that she bought a DR diamond ring by illegally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ist through scalpers. This incident once again triggered public opinion on the artist's privacy concerns.

Key words】DR diamond rings; Media ethics; Right to privacy

【案例简介】

2021年11月10日,有DR内部人士爆料称一些艺人已经购买了DR钻戒,而且DR钻戒一贯打出凭身份证一生只能购买一次招牌。为此,有粉丝利用艺人身份证号码去验证自己的偶像是否有购买DR钻戒。随后,部分艺人辟谣表示并未购买。11月11日,某艺人的粉丝发文承认通过黄牛非法获取艺人的身份证号,并用这一身份证号购买了DR钻戒。

【案例来源】

https://ie.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App/5c27294de4b06597cc7d1999/AP618db8afe4b023337f194c04.html

https://ishare.ifeng.com/c/s/8B8yfMhRC0o

https://www.sohu.com/a/500410083_121016106

【案例分析】

一、伦理及法律问题分析

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中广为人知、具有相当高的社会知名度的社会成员。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一类,其行为活动都构成了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尤其是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民法总则》首次正式确认了,表明随着经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隐私权,指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个人私事和个人领域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且仅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其核心内容在于私人信息自主和私密领域不受干扰,具有专属性、秘密性、可放弃性等性质。

但由于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认识与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尤其是针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问题,确实还存在着立法上的不足与空白,因为公众人物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其个人隐私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衡量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公众人物的职业性质要求他们积极活跃在大众的视野,新闻工作者以报道她们的一言一行为生,而普通的群众为他们提供的话题消费。人们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却又想窥探别人的隐私,这就使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公众人物虽然都是公民,但由于其特殊身份,往往在社会上享受到较之普通人更高的待遇。随着新闻传媒的不断发展,公众人物的私生活越来越多的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类似于“周一见”此类的报道固然可以娱乐大众的生活,但许多情形下却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但实际上法律赋予每个公民隐私权,公众人物和普通人一样也有隐私,在法律上也享有隐私权。粉丝用艺人身份信息购买DR真爱钻戒事件以及利用身份证号码在DR真爱验证系统中查询艺人是否购买戒指,反映出艺人个人隐私被出卖。粉丝通过黄牛等不法途径购买获得艺人身份证号,再将身份证号用于购买DR钻戒或用于查询是否购买戒指,这是属于私自盗用他人信息的行为。不法分子瞄准了粉丝的心理,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获得明星个人信息,并将其贩卖以获利。这种行为将公众人物的私人信息公开变成一种能被“贩卖”的商品且未经过当事人同意。

根据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要求,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程度和范围等具有决定权。公众人物对自己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物有权不公开,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隐私权。当自身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有权用法律手段予以维护。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公众人物的知名度、影响力都深深的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那些自愿性公众人物更是如此,他们的职业性质要求他们积极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一些新闻工作者以报道她们的一言一行为生,而普通的群众则为这些内容职业者提供的话题消费。隐私权强调的是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而新闻自由、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等提倡的是真实信息的最大化公开,所以当这种矛盾碰撞在一起时权利冲突必然会产生。

明星的工作,生活等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联系,他们作为公众人物,会对公众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合理地将部分隐私公开不仅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也是社会监督的表现。但身份证号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即使是公众人物,其隐私信息也是受法律保护。粉丝使用明星身份证号进行购买DR钻戒或查询DR钻戒购买记录,从本质上来说,即是侵犯了其隐私权。这既不符合伦理规范,也不符合法律规定。购买DR真爱钻戒只需个人身份证号,无需其他验证途径,这就给粉丝盗用艺人信息提供了方便之门。店家未经查实,就随意泄露他人信息,这也说明了店家隐私保护意识的薄弱。同时,贩卖明星隐私的“黄牛”大量出现,以及DR事件快速地登上热搜,这体现了对于他人隐私权的漠视以及窥探好奇心理,反映了社会部分人法律意识的淡薄。

二、产生原因

(一)内部原因

此事件的内部原因,牵涉到了多个主体。包括粉丝群体、普通网民、营销号与隐私贩卖者等。内部原因主要是从这几大主体的心理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1.粉丝对明星的过度关注

随着国内粉丝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粉丝群体。其中有一部分粉丝,已经不再满足于追逐偶像的常规新闻事件,他们渴望获取更多偶像资讯,与偶像更加近距离地接触,这就是所谓的“私生饭”。“私生饭”对明星的过度喜爱,演变成一种病态的心理,为此,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做出用明星身份证号去验证自己的偶像是否购买钻戒这一行为。当粉丝验证

出自己的偶像存在购买DR钻戒的行为,他们会有“塌房”之感——即自己的偶像不符合自己对他的心理预期,从而产生被欺骗感,萌生出报复心理,将这件事公之于众,令他们的偶像得到他们认为应得的“惩罚”。

2.公众的窥探心理

DR钻戒事件何以登上热搜?除了粉丝的推波助澜,还有一大批非粉丝的网友进行评论转发,这一行为的主要动机就是窥探心理。艺人明星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明星的形象大多光鲜亮丽、引人注目,他们所享受的名利、社会地位都是普通大众遥不可及的。因此,当大众传媒向受众传播明星隐私时,尤其是明星的私生活感情相关内容,会让受众产生一种明星与普通人无二的感受。明星的光环让公众更愿意更喜欢去窥视和消遣,DR钻戒事件使得部分明星的感情生活被曝光在受众面前,受众难免会对此感到好奇,从而转发评论,为此事件增加热度。

3.贩卖隐私有利可图

隐私的贩卖者,即通常所说的“黄牛”。对于这一群体,明星的隐私是他们赚钱的工具。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获取明星的一手信息甚至更为私密的信息,包括明星的私人行程、航班号、身份证号等等。通过贩卖这些信息给粉丝,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本次DR事件之后,就有黄牛在网上开通了“代查”服务,替粉丝查询他们的偶像是否购买了钻戒。

图1来源于新浪微博

本事件另一经济获利者就是新浪微博的一些自媒体,通常被称为营销号。这些营销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爆料、搬运别的网站的帖子来给自己创造话题,从而获得流量与经济利益。这些营销号通常不会关注事件背后的法律伦理关系与事实真相。只要能吸引受众的注意,获得流量,他们就会发布推广。此次DR钻戒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也少不了营销号的推波助澜。如下图所示,他们在网络上发布相关信息,同时发布一些诱导性的消息引人争议,从中赚取流量,获得经济利益。

图2来源于新浪微博

4.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作为道德的最低底线,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以上涉及的“私生饭”、“黄牛”、“营销号”这些群体法律意识过于淡薄,在行为意识出现之时,没有考虑到是否触碰法律,也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这些行为会给当事人带来怎样的损失与伤害。

(二)外部原因

1.大数据信息泄露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如今的大数据已经深入大众生活,搜集着个人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通过大数据进行商业决策,这在极大程度上刺激着这些拥有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循环利用。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甚至不惜将个人信息分享给第三方公司,增加了个人隐私曝光的可能性。

在DR钻戒事件中,明星的身份证号和电话号码从何而来?在某杂志对一黄牛的采访中,该“黄牛”就提到:“在中国,很多东西都被监控的啦,有微信号能查到任何东西,现在的人不是都绑定银行卡吗,银行卡肯定是用你自己的身份证办的,所有的信息不都出来了吗?粉丝里面有一个在机场上班,那么哪个明星到那个城市过安检,从哪里走,他们都一清二楚的。”[1]这就说明,很多时候,明星的身份信息都来源于大数据。大数据是明星隐私泄露的一个重要源头。

2.社交媒介的发达

在社交自媒体时代,大众有了更多的网络话语自由权,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事件的传播相对而言都变得极其容易。各个社交平台的存在为个体发布相关私密信息提供了平台,加之网络空间本身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许多个体会用自己的社交账号在各个平台上“爆料”。本次DR钻戒事件的来源也是豆瓣小组的用户爆料,随后被搬运至微博。可以说,社交媒介的发达,为本次事件的发酵提供了重要条件。

图3源自豆瓣

三、影响

(一)对个体的影响

1.影响明星的身心健康

部分艺人作为此次事件的主体,是本次事件中受到最直接影响的个体。在DR事件中,他们的身份证信息遭到泄露,这将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更有甚者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身份证号作为重要的个人信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前就有不少新闻称:某某明星身份证泄露,粉丝擅自修改航班信息导致明星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除了身份证信息,明星的各类隐私信息都可能暴露在大家的视线中,这将给明星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他们会有种时时刻刻活在监视下的压抑感。长此以往,心理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2.影响品牌的价值形象

此次事件在互联网上传播和发酵直接影响了DR的品牌价值,此前该品牌因宣传“男士一生只能定制一枚。”让DR钻戒赚足了流量。但是,在近期被爆出存在可冒用身份进行购买等问题后,尽管他们迅速关闭了身份证查询系统,但事件依然引发市场一片哗然。其品牌价值和口碑一路下滑,不少网友称其“人设崩塌”即:其形象因此事件而声名俱毁,颠覆了之前留给大家的健康积极的原始印象。DR目前只对“花500可消除购买记录”的谣言进行了否认,关于顾客信息泄露和盗用他人信息即可购买一事却闭口不谈。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形象。

(二)对社会的影响

1.刺激黄牛产业发展

此次事件让黄牛这个黑色产业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黄牛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明星信息再高价卖给一些狂热的粉丝,从中获取大量利益。在本次事件中只有一位粉丝写信说明情况并道歉,背后的黄牛却全身而退。这样一个一本万利,出事后还能全身而退的产业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从而刺激了黄牛业的发展,变相“宣传”了这个黑色产业。

2.造成大众恐慌

明星隐私权如此轻易地遭到泄露,这不免引发民众关于隐私权的担忧:自己的信息是否也会被他人知晓并拿去利用?尤其是现在技术发达后,每一次信息的采集都会加重民众的不安,担忧自己会不会在互联网上“信息裸奔”,整个社会都将笼罩在信息泄露的恐慌之中。

3.错误引导青年价值观

随着现代信息的发达,青少年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少青少年都有追星的爱好。他们对于自己的偶像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想要通过不同渠道加深对自己偶像的了解然而此次事件的爆出将会给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带来错误的导向:可以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将他们引上歧途。

4.破坏社会法制

隐私权作为自然人所具有的权利,属于天赋人权。我国法律中规定: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尽管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通过主动或被动的与大众分享其隐私以获得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隐私也是他们人格权的一种[1],也是应该得到我国法律保护的。而此次事件中黄牛可随意将明星隐私拿来买卖,粉丝可轻易获得明星隐私信息,这暴露出他们对法律不够尊重,是对法律尊严的破坏和法律精神的践踏。

四、对策

(一)国家加强管理

1.加强相关立法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对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都比较晚,因而我国法律在保护个人尤其是公众人物隐私上存在一定瑕疵。我们要直面现实,奋起直追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法律保护体系。[2]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2.加大惩处力度

一些黄牛敢于出售明星隐私除了有利可图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惩处不严。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关于侵犯他人隐私的处罚是很轻的,这就纵容了黄牛和一部分粉丝的疯狂行径。

(二)社会进行引导

1.相关行业严格遵守行业规范

本次事件的诱因在于一位自称DR钻戒内部工作人员的爆料,称一些艺人已经购买了钻戒,从而引发了粉丝买身份证号查询的热潮而且根据道歉的粉丝说法:她只是出于好奇输入了偶像的身份证号,没想到系统直接准许了她购买而且在她向系统反应后,系统没有及时修改。这一切都表明DR公司对客户隐私保护不够,购买系统存在问题。现代有很多产品在使用前都要采集用户信息,那么这些行业就有使命加强用户信息的保护,遵守行业规范。

2.加强对群众的法律科普

之所以会出现黄牛倒卖明星隐私和粉丝购买明星隐私的现象,其本质原因还是他们对法律了解不足,对法律没有心存敬畏。因此解决措施就是加大普法力度,

让法律深入人心。

(三)个人意识加强

1.明星及其团队加强隐私保护意识

明星及其团队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意识,管理好团队,避免出现内部人员泄露明星信息。此前就有明星团队收取粉丝好处而出卖明星隐私。因此明星及其团队要加强保护意识。

2.粉丝自觉抵制黄牛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同理,没有买卖就没有隐私泄露。因此只要组织好粉丝,提高粉丝素质,让粉丝自觉抵制黄牛,黄牛无利可图就会放弃倒卖明星隐私,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泄露隐私的问题。

五、启发与感悟

隐私权,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与生命权、名誉权一样重要,是天赋人权之一。明星艺人虽是公众人物,但对其隐私权的保护限度不应弱于普通大众。隐私权以明星自我意愿为限受法律保护,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粉丝都要理智追星,以法律为前提,给明星多一点尊重,为自己多赢一点尊重。同时我国也应该完善关于隐私权的立法,加大对黄牛产业的惩处力度,减少社会关于隐私泄露的担忧。

【参考文献】

[1]张珍旭.娱乐明星隐私权保护——“私生饭”引发的法律问题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7(12):65+99.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12.

[2]FR.揭秘“私生饭”:以爱为名的娱乐圈幽灵[J].东西南北,2016(18):70-72.

[3]韩雨芳.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公众人物生活隐私曝光现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郭风琪.明星隐私市场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5]王利明.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中州学刊,2005(02):92-98.

[6]吴雅兰.当“不为人知”与“广而告之”狭路相逢——浅谈公众知情权、明星隐私权与媒体报道权的博弈[J].新闻知识,2006(10):16-18.

[7]高燕.宪法视域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DOI:10.27363/d.cnki.gtsfu.2021.000524.

[8]刘柏仪,黄淑雪.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现代农业研究,2019(08):143-144.DOI:10.19704/j.cnki.xdnyyj.2019.08.064.

[9]熊德萍.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05):50-51.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142.

[10]郑毅夫.论公众人物隐私权[J].经贸实践,2018(16):285-286.

[11]张云香.论娱乐明星隐私权的限制[D].海南大学,2018.

[12]渠啸.娱乐明星的隐私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8(05).

[13]贺光辉.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J],法学杂志(民商经济法学),2006(03).

上一条:从舆论双方探究放大镜下的公众人物:以“梅桢起诉华政学生”事件为例 下一条:新闻媒体对特朗普政治生涯的负面影响探究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