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虚假新闻典型案例 导读

作者:燕道成 杨瑾 祝琳 时间:2021-04-23

【本章导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取信于读者的基本前提,还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而虚假新闻则是对新闻真实的背离,是危害新闻事业和记者自身形象的大敌。从新闻事业诞生以来,虚假新闻就成了新闻业除之不去的顽固病毒。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病毒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潜滋暗长,不断危害着新闻业健康的机体。在当今的新闻界,各类虚假新闻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形式上又有了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六种较为典型和常见的表现形式:一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二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三是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四是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五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六是缺乏常识,漏洞百出。本章将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并结合相关案例的背景,从新闻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对虚假新闻的产生过程、产生原因、社会危害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所谓“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型的虚假新闻,主要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不是作者通过采访调查获得的,而是闭门造车得到的,是在现实世界中不曾发生过的事情。在所有虚假新闻中,无中生有是占比例较高的虚假新闻类型。这种毫无依据的“克里空”,性质最为恶劣,其危害也最为严重。无中生有的虚假新闻不仅仅欺骗了受众,而且使报纸乃至整个新闻行业失信于人,极大地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本章所选取的案例都是作者出于各种不良的动机有意编造虚假事件。如当年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事件,就是记者訾北佳亲手策划、杜撰、拍摄的一篇影响恶劣波及全国的虚假新闻。这则虚假新闻不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给造假者的新闻生涯画上了句号。

“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型虚假新闻的主要特点是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并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和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而是一种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取的新闻事实的形式。其新闻有一定的消息来源,但事实并不准确与全面。记者出于对信息源的过分信任,缺乏深入的走访调查,因而产生了虚假新闻。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网络为记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线索,因而也就大大加剧了该种类型虚假新闻的产生。如《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一开始就是一名大学生的恶搞博文,却被记者未经查证就作为了新闻事实报道。还有《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的报道,记者虽然到达了事发的垃圾场,但是只是根据身边群众的议论,未经查证,就妄自断言这是一起凶杀案,并大肆报道。这则新闻在当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给警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型虚假新闻,主要表现为虽然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依据,但是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添加了非事实性的内容和细节,造成与新闻事实的严重背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 “不夸大、缩小、歪曲事实”,而“发挥想象,添枝加叶”的虚假新闻,主要就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新闻事实的“夸大”或者“缩小”,从而造成了新闻的失实。如在《一次感动》报道中,记者提到月收入不到千元的乔文娟夫妻,25年间累计向社会捐款超过40万,救助的人数多达700人。而这些都是记者想象出来的,是在新闻事实“影子”基础之上的夸张和渲染。

“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型的虚假新闻是指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更换人物,改变事件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使新闻违背其真实性原则,失去新闻真实。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就是把原本发生在张三身上的事件移植到了李四身上;第二种是把曾经的旧闻进行加工、翻新,包装成当天发生的新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炒冷饭”。在“移花接木”型的虚假新闻中,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几种虚假新闻报道方式,还包括图片的造假。随着PS技术的普及,许多图片成了移花接木的对象。如《大雨袭杭百舸归》这篇报道,就是作者用处理过的图片制造了百舸归航的假象,妄图瞒天过海的案例。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类虚假新闻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话欺骗受众。我们要注意这类新闻与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虚假新闻之间的区别。它们有相似之处,都有主观臆造的成分,但是无中生有虚假新闻往往刻意编造事情的经过,而自欺欺人的虚假新闻则明知信息源不可信却依然播报、刊登。在无中生有的虚假新闻中所出现的报道对象是凭空虚构的,而在自欺欺人的虚假新闻中报道的人物事件也许有部分真实的成分存在。如《北京市民可喝上贝加尔湖水》这篇虚假报道。因为我国已经有了南水北调工程,便故意捏造调贝加尔湖的水给北京市民饮用的虚假信息来欺骗读者。

“缺乏常识,漏洞百出”型的虚假新闻是由于作者的业务素质不够扎实、工作作风马马虎虎造成的。如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对一些科学常识不熟悉、对法律的不了解等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包括“不刊播违反科学和生活常识的新闻”。但是,在一些媒体上,这类违背常识的新闻屡见不鲜。如《超音速火车》的报道说,天兴洲长江大桥正桥全长4657米,超音速火车3秒钟就通过大桥,也就意味着火车每秒钟行进1552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记者因为数据计算的失误,以及对于科学常识的缺乏,导致了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虚假新闻的产生。

我们常说,记者要有“史家精神”。所谓史家精神,就是记者要客观忠实地记录历史,甚至为了维护新闻真实,要不畏强权、不怕牺牲。选入本章的案例,都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对媒体和受众不负责任的体现。把这些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集中起来,可以为新闻学子和新闻从业人员留下一些思考和前车之鉴。

 

上一条:虚假新闻类型一:无中生有 凭空捏造 下一条:《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评析》编者语及版权说明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