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评析》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评析》下 > 正文
第六章网络伦理缺失典型案例 导读
时间:2021-12-29
【本章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传播平台和生活工具,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但是,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等种种伦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担忧。据中国网信网报道:2015年4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业务局及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负责人对新浪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联合约谈。“2015年以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接到涉新浪的举报6038件,其中4月份仅前8天就达1227件,居主要网站之首。举报集中在传播谣言、暴恐、淫秽色情、诈骗、宣扬邪教等违法信息及歪曲事实、违背社会公德、炒作恶俗低俗信息等行为。此外,新浪存在违法登载新闻信息、账号审核把关不严、抢发散播不实消息等问题,破坏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侵犯了公共利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业务局负责人表示,若新浪公司整改不符合要求,或者整改期间继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直至依法停止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由此可见,网络伦理失范已经成为互联网运营中比较凸出的问题。
本章主要陈述和分析网络伦理缺失的四类典型案例: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新闻侵权。每一节都选择一些典型案例来说明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危害等。我们想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引起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注意,从而促进网络媒体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主要介绍和分析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所谓网络谣言,就是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谣言。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传播方式多样、传播目的复杂,网络谣言的破坏力非常之大。如本节所选取的“山西地震谣言”、“47号假公文”等案例,就说明了网络谣言产生的巨大危害。网络谣言之所以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有效防止进而杜绝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节主要讲述和分析网络色情的典型案例。选取的案例,主要表现为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在题材的选取、标题的制作、语言的表述等方面充满性暗示和性描写,热衷于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报道,甚至为了博取受众的注意,添枝加叶,随意编造与性相关的内容。网络色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会直接或间接诱导青少年犯罪。因此,网络媒体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上,必须严于律己,政府部门也必须严加管理,绝不能听之任之。
第三节主要介绍和分析网络暴力方面的案例。网络暴力一般表现为网民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等等。影响较大的案例如“铜须门事件”“网络骂战——贝儿费曼事件”等。这些事件都是摘自权威网站或报纸,案例具有典型性。网络暴力对当事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万不可任其发展。
第四节主要介绍和分析网络新闻侵权的案例。网络新闻侵权最常见的现象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权利遭到侵犯。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迅速快、传播范围广,对他人造成造成的侵害也特别大。治理网络新闻侵权,关键是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网络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对网络新闻从业者除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之外,也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如今,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伙伴,人们不需要再讨论要不要网络的问题了,而是需要认真的研究什么样的网络才是最好的网络以及如何才能打造出最好的网络。回顾以往的网络运行中出现的种种伦理问题,不是让我们谈网色变,而是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正面的启示,从而在中国构建起健康、干净、优良的网络环境。
上一条:网络伦理缺失类型一:网络谣言 下一条:第五章广告伦理失范典型案例 小结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