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假新闻  > 正文

“蒙脱石散抢购一空”事件:从微信朋友圈到热搜第一的假新闻传播乱象

作者:刘昕雷 时间:2023-02-26

【摘要】当社会面临突发重大社会危机时,往往会导致信息秩序混乱,媒体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告知人们所发生的事情,然而在巨大压力下往往出现传播失序,导致虚假新闻的传播。近日,我国对新冠病毒管理全面开放后,迎来了第一波的感染高峰,大量未感染人群感染新冠,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用药的各类虚假新闻也随之涌来。继莲花清瘟胶囊抢购事件之后,关于新毒株会导致腹泻的假新闻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再次引起了一次蒙脱石散止泻药的大抢购,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上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立足于蒙脱石散抢购一空的真实案例,来探讨其特征、成因以及对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虚假新闻;新冠肺炎;社交媒体

【Abstract】When society faces a sudden major social crisis, it often leads to chaotic information order, and the media needs to respond quickly to inform people of what happened, but under great pressure, there is often a disorder in communication, resulting in the spread of fake news. Recently, after China's full opening of the Coviod19 management, the first wave of infection peaked, a large number of uninfected people were infected with the new crown, and all kinds of fake news about the use of drugs for the new crown virus infection also poured in. Following the rush to buy Lianhuaqingwen capsules, fake news about the new strain causing diarrhea spread wildly on the Internet, once again causing a big rush to buy montmorillonite antidiarrheal drugs, which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people's psychology and life. Based on the real case of montmorillonite being sold out,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feature, causes an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Fake news;Covid19;Social media

【案例简介】

2022年12月31日晚,一张“关于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在朋友圈流传。

后传播至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甚至登顶了微博热搜第一。

一夜之间,蒙脱石散等几种药品几乎是全部脱销,全国各地都在抢泻肚药,尽管这时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泻肚。虽然在抢购风波后续中有专家表示,该毒株是否会导致腹泻还有待考证,并指出该药物乱用会有很大的副作用,但蒙脱石散依旧被人们抢购一空,很多人表示担心再出现刚解封时期出现的药物不足的情况。

1月1日晚,朋友圈发布者本人在微博表示,被当地派出所民警约谈,与之相关的朋友圈截图已删除。民警表示,重点是XBB1.5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未经证实,属于虚假消息,所以不要在朋友圈发布。

【案例来源】

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390870

腾讯新闻:

https://new.qq.com/rain/a/20230103A07AJ300

【案例分析】

一、虚假信息概念界定

虚假信息是故意传播以误导或欺骗为目的的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其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会给个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心理学等方面。

此次“新冠新毒株XBB1.5会导致腹泻,需屯蒙脱石散”虚假新闻的广泛传播便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导致蒙脱石散一抢而空,一些有着该药物需求的患者无法获得,再或者需以超高价格购买。

二、新冠相关虚假新闻基本特点

(一)自媒体成为虚假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温床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生产与传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问题也不能紧紧归咎于传统的主流媒体,也正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相互的“议程设置”造成了虚假新闻的广泛生产与传播。由于当今自媒体准入门槛低,发布信息的匿名性,不少发布者并不会考虑其真实性,以及发布后会导致的后果,造成了无意或有意的传播虚假信息。正如本次的“蒙脱石散”事件,该朋友圈发布者本意并非想引起恐慌,而是自己在多处看到该类信息,结合了自己的想法后发布了该条朋友圈,他发布时并未想到会在网上传播如此广泛,造成了严重后果。

(二)公众情绪和社会热点的另类折射

信息分享是社交媒体时代常见的用户行为,那些能激发用户共情的新闻更容易得到分享和扩散,而分享越多其可见性就更强。新冠疫情流传的很多假新闻就精准地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情绪,如恐慌、愤怒、忧郁、多虑、感伤等。例如,新冠疫情初期,停车场放置已久的车辆、飘荡在窗外的窗帘等场景,都引发了对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的陌生人命运的担忧和猜测,从而无意中催生了假新闻。

(三)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促成虚假新闻的形成

新冠疫情以来,医学界一直在对未知的新冠病毒进行这探索,诊疗方案也在随之不断更新。随着确诊病例数不断攀升,以及到目前变异新毒株的不断出现,公众陷入迷茫与恐慌的状态。对于不了解的新毒株,公众迫切需要获取更多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也正是如此,导致了各种迎合公众心理的谣言因此乘虚而入。例如,在早期的“白岩松今晚专访钟南山”、“国务院暂停武汉红十字会的工作”,再到如今的“XBB1.5主攻心脑血管,会导致腹泻,需屯蒙脱石散”等案例中,公众迫切想知道最新的关于病毒的信息,在相关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媒体都充当了网络谣言的扩音器。

三、虚假新闻大肆传播的成因

(一)“大众最关心”:社会敏感问题汇聚虚假新闻

社会敏感问题往往是公众最关心,最想知道的“热点”,也正是其信息需求大使得虚假新闻大多集中于该类问题上,一经传播便迅速走红,轰动全国。例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百度新闻发布章子欣父亲感言”再到此次的“新冠XBB1.5毒株需屯蒙脱石散”这都是社会密切关注,较为敏感的问题。

(二)“宁可信其有”:主流媒体公信力缺失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与获取都变得十分迅速,对于专业媒体来说,在短时间内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显得尤为艰难。学者罗森博格和费尔德曼在《无暇思考》一书中总结道:新闻编辑部的所有错误归根结底都是抢第一惹的祸。准确虽然被称为新闻业的“金科玉律”,但实际上常常被“束之高阁”。因为它与媒体处理海量信息时对速度的要求相悖,又“妨碍”媒体第一时间获得独家新闻、首发新闻,最终“第一”取代了“准确”,成为很多媒体在实际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首选。也正是对于“第一”的追求,牺牲了准确性,而牺牲“准确性”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无异于在削弱自身的公信力。

在过去这一年特别是这一个月的现实证明,囤货屯药几乎都是正确的,谣言有着“平反”的一天,相反很多“辟谣”本身因为带有各种利益诉求走向了谣言化。当辟谣丧失了公信力,谣言也就有了公信力。例如,2022年3月底,上海封控前,不少媒体 “劝告”群众不要“非理性”囤货,然而后来的事情走向却成了患者无法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药物,原先的“非理性”囤药似乎成为了理性的,大众也很难再相信主流媒体所谓的辟谣,造成了其公信力的缺失。

(三)“社交媒体先行”:专业媒体报道被社交媒体带偏节奏误导受众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专业媒体纷纷进入社交媒体平台,并在上面发布新闻,介入社交网络传播,自媒体往往会成为专业媒体的信息源,专业媒体对其进行转载或者加工再生产。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中指出,传播者与生产者可能持有完全不同的目的,共同的只有以点击量驱动的信息的流动,专业媒体本该对自媒体生产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却转而轻率地以自身的公信力为其背书。在此次的“蒙脱石散”抢购风波中,许多专业媒体还发布过关于何种药物可以替代蒙脱石散的文章,虽未在文章中说新毒株会导致腹泻,但却暗指屯腹泻药物是必要的,紧跟自媒体带出的热点“蒙脱石散”,如此一来网友纷纷表示要屯一波止泻药来应对新型毒株,囤药风波愈演愈烈。

(四)“多主体成合力”:多元主体共同促成了虚假新闻的传播

目前虚假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是在一个新闻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它包含着生产、分发、传播、消费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虚假新闻的广泛传播不能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专业新闻机构,专业新闻机构的整治也无法控制虚假新闻的传播。在各大媒体平台中,不同的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大量的传播,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流,让受众无法回避这些虚假信息。

四、措施

(一)虚假新闻生产治理:自媒体的自我约束与专业媒体的主动捕捉

在“XBB1.5会导致腹泻,蒙脱石散脱销”事件中,各大专业新闻媒体针对该虚假新闻的辟谣,几乎集中于1月2日和1月3日。而在其登顶热搜的12月31日和1月1日,热度最高之时,各科学医学大V和专业媒体,都保持着谨慎观望态度,并未及时出来辟谣,正因错过了最佳辟谣时间让虚假新闻大量滋生,导致了严重后果。对此自媒体与专业媒体都应在治理虚假新闻生产中担起责任,自媒体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不轻易发表没有依据的信息,而专业媒体在明知目前会引起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时,应发挥主动性,了解并发布相关权威信息,减少公众对于陌生情况带来的不确定性,以避免盲目信任虚假信息。

(二)虚假新闻传播治理:新闻核查效果不佳?应转向了解受众认知心理机制

针对社交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兴起,为解决此问题,各国社会均涌现了一系列“事实核查新闻”的实践制约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例如,FactCheck.org、PolitiFact和 Fact Checker 逐渐成为新闻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三大事实核查项目。然而,事实上,事实核查新闻并没有达到预想,甚至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事实核查之所以并不能取得足够的成效,可能是因为事实核查的信息仍然需要通过人们的认知心理机制的过滤才能发挥作用。由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于研究人们接触事实核查新闻后的反应,如何通过受众的心理机制来使得“辟谣”新闻得以让人们接受。

【参考文献】

[1]FALLIS D.What is Disinformation?[J].Library Trends,2015,63(3):401-426.

[2]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2020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21(01)

[3]彭增军(2018).慢新闻:回归还是反叛[J].《新闻记者》,(11),42-47

[4]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白红义,曹诗语,陈斌.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20(01)

[5]李艳红 刘佳诺.人们为什么相信假新闻:对“假新闻信念”的认知心理学解释[J].新闻界.2022(08)

上一条:关于假新闻“男生捡到女生校园卡”事件的解读 下一条:媒体报道的标签化与“造神”现象:“北大学神”韦东奕辟谣假新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