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与戾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暴力与戾气  > 正文

糖水爷爷被网暴,莫让言语成利刃

作者:刘维娜 杨欣 毕雨佳 王欣杨 时间:2023-03-08

【摘要】近月,武汉糖水爷爷因糖水物美价廉、可免费续杯、为人和善走红网络,在流量的推动下,“糖水爷爷”迅速收获全网关注。但与此同时,“糖水爷爷”也遭受了来自网民的网络暴力。最后,糖水爷爷因网暴影响正常生活,选择离开武汉,放弃糖水生意。本文主要从网络暴力、网络环境、信息茧房、网民心理机制四个角度剖析本案例出现的原因,分析本案例背后的利弊,并针对本案例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媒介暴力;网络空间;心理机制

【Abstract】In recent months, Wuhan“sugar water grandfather”became popular on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 sugar water was delicious and cheap and the elderly is kind. Driven by the media traffic,“sugar water grandfather”quickly harves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network.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sugar water grandfather”also suffered from cyber violence by internet users. In the end, the“sugar water grandfather” chose to leave Wuhan and gave up the sugar water business because the Internet violence affected his normal lif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is case from four perspectives: cyber violence, network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ocoon,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internet users, and explain the pros and cons in this case. Then, the author will try to propos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is case.

【Keywords】Media violence;Cyberspace;Psychological mechanism

【案例简介】

2022年8月,武汉一位街边卖糖水的爷爷登上微博热搜。“糖水爷爷”名叫谢永安,今年67岁。突然间的走红,却引来了不少质疑和网暴。11日,“糖水爷爷”发声回应,再登热搜第一。老人决定,放弃做糖水生意,不再出摊。他表示,抖音上名为“武汉糖水爷爷”的账号,并非其开设,请网友们切勿上当。

在8月之前,每天晚上九点半,谢永安都会出现在武汉科技馆附近的路边摆摊卖糖水。糖水种类丰富,两块钱一杯,用料也很足。摊位的牌子上,写着感谢大家照顾生意,老人和小孩喝水不要钱,喝开水不要钱的字样。他总是乐呵呵地,为每一位客户送上满满一杯糖水。

IMG_256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据了解,30多年前,谢永安从河南固始老家来武汉打拼,最初靠卖菜为生,后来才摆摊卖饮品。在江汉路摆摊时,有顾客喝完自己又打一杯,他索性在招牌上写下“免费续杯”,就这样坚持了17年,在3年前才从一杯一元涨到两元。曾有人问“这能挣钱吗?”老人笑着回应“不图赚钱,喝好就行。”

据媒体报道,7月28日,话题#良心爷爷卖2元饮品可免费续杯#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次数高达2亿。部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说老人不戴口罩、不戴手套、食材不干净,还有人说老人卖糖水是因为子孙不孝,无依无靠。8月10日,谢永安向极目新闻表示,突然走红影响了一家人的平静生活,在与家人商量后,他决定放弃做糖水生意,不再出摊。

IMG_256

图片来源:湖北经视-经视直播视频截图

面对网上“孙子是自闭症”“子女不孝”的传言,老人表示,他的两个孙子已经十几岁了,大孙子明年就要高考了,都是阳光健康的孩子;两个儿子也在武汉工作生活,都是孝顺的孩子,不希望网上的言论伤害到家人

8月11日,糖水爷爷谢永安告诉记者,考虑到老伴的身体情况,已决定离开武汉,回河南老家休养。“我没有做过亏心事,大家叫我‘糖水爷爷’我很开心。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吃过很多苦,现在的生活已经好很多了,老家也还有一些老亲友。”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仍希望谢永安能留下。评论区里仍可以看到“期待下次在武汉喝到爷爷的糖水”“不要让坏人恶语伤人”“良心的糖水爷爷,很正能量!”等支持的声音。据悉,老人租住地所属社区有意帮老两口安排稳定的工作,老人称将和儿子商议后再作决定。

【案例来源】

2元无限续杯,17年如一日的“糖水爷爷”竟被网暴“劝退”:糖水桶已卖掉,准备回老家!央媒:网暴“糖水爷爷”,于心何忍? (baidu.com)

“糖水爷爷”登热搜后遭网暴“按键伤人”何时休?_新闻中心_中国网 (china.com.cn)

【案例分析】

一、内涵界定

关于媒介暴力的内涵在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存在着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像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宪奎为代表,认为“媒介暴力”由“真实暴力”与“幻想中的暴力”两种形式构成;还有学者认为媒介暴力是一种伤害行为;亦有学者从媒介暴力对现实行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角度,将其分为显性暴力和隐性暴力。上述学者的论述各有其立场也各有合理性,但本文主要选取郝雨从构成形式以及影响效果上的划分:

第一类是媒介化的暴力,也就是指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暴力的内容;既包含现实的暴力事件也包括影作品中的暴力画面;第二类是暴力化的媒介,是大众传媒作为施暴者所施加的暴力,具体来说就是,大众传媒利用其特殊身份,尤其是传播方面的强势,对受众及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暴力侵害;第三类是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传媒所搭建的虚拟世界中的游戏化暴力,简称为“虚拟化暴力”。

而糖水爷爷被网暴的事件显然属于第二种类型,首先在该事件本身中并不存在暴力行为;其次该事件发生于现实世界而非虚拟游戏空间;最后,该事件被多个自媒体转载,尤其是在微博平台,舆论一度发酵,网友恶意诋毁“糖水爷爷”,对当事人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伤害,引发了了较为负面的社会影响。

二、案例成因分析

(一)技术风险催生网络暴力

“风险社会”是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于《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以此来论述现代社会的变迁逻辑。贝克认为人类正从传统社会步入新的风险社会,世界愈发不受控制,传统的手段已然无法应对新的风险。作为现代性之产物的网络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吉登斯所指出的:“技术进步表现为积极力量,但它并不总是如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风险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与网络发展相伴而生的技术风险成了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舆论提供了一个多元主体,责任分散的交流场域,不论性别,社会阶层,文化程度都可以参与发表意见,尤其是微博、抖音这类新媒体平台依托互联网以其超时空,跨群体,低成本优势在大众中广泛传播。而这些平台在促进人们沟通交流,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外部性,像准入群体良莠不齐,信息纷繁复杂,辨别难度大。也正是如此,“糖水爷爷”事件才可以在微博平台快速传播,备受热议,各类群体都可以随意发表恶性评论,污蔑老人的糖水不卫生、不干净,辱骂老人子孙不孝,让老人出来工作等,尤其是一些“无知”群众不加分辨的恶意抨击。

(二)网络语境下话语权的释放

提及权力,可能社会大众更多地会想到国家的强制力,但是在福柯的观点里,权力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与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相关联的宏观权力,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形式,同时权力不是占有的对象,而是一种关系网络,随着关系不断流动。而话语不仅是一种沟通符号,更是一种权力,谁主宰话语权,谁便可以控制舆论的走向,而那些不具备话语权的就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被同化。

不同于传统社会,人们依赖报纸,杂志,广播发表言论,同时这些媒介进入门槛较高,大多是精英才可以进入;而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博客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掌握话语权。在“糖水爷爷”事件中,借助微博平台,草根群众可以不受限制地评论,随意表达自己对“糖水爷爷”的看法,用自己的观点去揣测他人的善意,质疑糖水的品质;怀疑老人的用心;传播老人的孙子是“自闭症”的谣言,参与到媒介暴力中,恶语伤人,使得老人被迫离开武汉,放弃生意,躲避言论的攻击,在这过程中可能不乏为老人辩护的“智者”,但网络精英终为少数,以微弱之力难以及时扭转大量“键盘侠”控制话语权的局面。

(三)算法技术强化信息茧房,真相难以被感知

2006年,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教授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人类社会存在一种“信息茧房”现象。他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个体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个体需要的或想要的信息,久而久之接触的信息就越来越局限,像蚕吐出来的丝一样,细细密密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最终像蚕宝宝一样被桎梏在“信息茧房”内,失去对其他不同事物的了解能力和接触机会。由于算法技术的作用,面对“糖水爷爷”事件的时候,许多接受的都是类似的信息,他们很难从更加开放的、多元的视角去审视该事件,阻碍了他们对“糖水爷爷”形象的理性判断,尤其是在“后真相时代”,网民都很容易被一些负面的、恶意的评论牵着走,不加分辨地跟风评论,诋毁出于善意卖两元饮品的老人的商品不卫生,使得舆论不断发酵,超越了老人及其家人的承受范围,迫使老人停业还乡。

(四)青年群体自持正义的心理机制——刻板印象与泛道德化

依据2022年网民数量统计,发现20—29岁;30—39岁分别占比17.2%、20.3%,占据网民中的大多数,而青年一代本身具备冒险性,冲动性,身心发展未完成性,面对新闻事件,极其容易主观臆断,打着惩恶扬善的口号实施网络暴力,在“糖水爷爷”事件中,许多网民对于老人持有自己的刻板印象,认为老人都不讲卫生,邋邋遢遢;认为出来工作的老人要么是无儿无女,要么是儿孙不孝,依旧持有“人老无用”的固执思想;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正因为这些固执的观点,不少网民打着“正义”的旗号,称“糖水爷爷”卖的商品不干净;称老人的儿孙“不孝”,老人无依无靠才出来贩卖劣质糖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容易,越来越多的网民盲目从众,不断地加入“自持正义”的队伍,参与到对糖水老人的媒介暴力行为中,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三、案例利弊分析

(一)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力,加速真相到来

互联网以其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透明度高的优势促使事件的不断发酵,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到此事件,加速介入调查,为糖水老人维权,向社会公众澄清真相,归还“糖水爷爷”真正的正义;参与到网络空间的整治,加强监督执法。

(二)恶语中伤,危害老人及家人正常生活

正因为网络暴力,对于当事人来说,老人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舆论压力,被迫停止营业,返回老家,失去了一份经济收入;同时老人的善意也被社会舆论恶意揣测,影响到了老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对于善的追求;对于当事人家属而言,无故被牵连,尤其是老人的孙子处于高考的重要阶段,也因舆论走向,受到了同学议论,不利于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老人群体被标签化,影响老年群体的积极老龄化发展

不良言论的发酵不仅影响个体,更可能影响社会对于某个群体的印象,“子孙不孝”的老人才出来工作;老人的糖水“不干净”“不卫生”等言论会影响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认知,让大众可能对于老人贩卖的物品愈发心怀戒备;对于老人参与劳动持“同情”而非“鼓励”,不利于社会尊老、爱老;更不利于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四、相似案例比较

2022年初的“刘学州事件”同样体现了在新媒体时代,恶劣的网络暴力行为会给“网暴”中的当事人带来无尽的困扰和无法弥合的伤害。

(一)事件梗概

2022年1月24日,河北邢台寻亲男孩刘学州在个人微博发布了一封遗书,“出生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养父母双亡,二年级开始上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受害者,被男老师猥亵,寻亲男孩被二次遗弃,被亲生父母添油加醋颠倒黑白

……”在遗书中,他对自己短暂的一生进行了如此描述。当天噩耗传来,刘学州救治无效,自杀身亡,年仅15岁。刘学州还在遗书中称,他遭到网络暴力,希望人贩子及“在网络上丧尽天良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刘学州的悲剧命运或许源自多方面,遭遇网络暴力只是多重不幸中的一重,但也可能是压垮刘学州的最后一根稻草。

案例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849122922993762&wfr=spider&for=pc

(二)相同之处

首先,两起事件都存在着网络暴力者针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仅凭想象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不理性、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攻击,大多表现为一些无中生有的质疑与造谣。“糖水爷爷”网暴事件中,有人质疑他不戴口罩和手套,食材不干净,还有人造谣他卖糖水是因为子孙不孝、无依无靠;“刘学州事件”中,当事人更是遭到了网友的海量谩骂、攻击,称其寻亲动机不纯,在打造人设、自我炒作。

其次,两起事件都体现了社交媒体平台缺乏对网络暴力行为的预防与监控,平台放任暴力言论传播,未能及时对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和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最后,两起事件都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为了平静生活,“糖水爷爷”决定放弃生意,不再出摊。“刘学州事件”中,年仅15岁刘学州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不幸源于多方面因素,但网络暴力显然是其中无法回避的一环。

(三)不同之处

针对“糖水爷爷”的网络暴力大多来自于社交媒体(含自媒体),“糖水爷爷”走红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来网暴者的无端猜忌、恶意揣测,这些施暴者遇到好事却非要“等一个反转”。而“刘学州事件”中的网络暴力除了来自社交媒体之外,还有主流媒体对议题的扩散。在舆论不断发酵的过程中,某些主流媒体的失衡报道无疑加重了对当事人的网暴。某报的一篇报道只采访了刘学州生母,没有采访到刘学州本人,仅在最后提到“记者多次联系刘学州,均未得到回应”。报道成为了生母观点的传声筒,带偏舆论风向,间接引发了网络暴力。同时,这篇报道也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在处理结果上,“糖水爷爷”网暴事件的参与者没有得到平台实质性的监管和处罚。“刘学州事件”之后,一些平台加强了监管和升级了网暴防范措施。新浪微博对1000余名用户账号暂停了私信功能。这些用户曾在1月1日至24日期间给刘学州发送私信。抖音平台升级了网络暴力管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创作者的新权限与功能方面进行了扩展,可以对发出用户风险提醒,提供“拉黑/举报/移除粉丝”的弹窗;二是在用户心理干预方面,抖音推出一个“心情暖宝宝”的平台助手,引导有抑郁和自杀倾向的用户一键人工求助、线下就诊。

五、启发与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个个体都有着更大的话语权,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言论自由,但不受规则约束的自由如“脱缰野马”,对社会有着潜在的威胁。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信息搜寻,沟通交流的平台,个体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信息,跨时空、跨地域对话,毋容置疑这都为个体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其福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其潜在危害性,像良莠不齐的信息,流量资本的恶意炒作等,因此,大众应学会客观分析,理性审视,警惕自身的言论成为暴力伤人的武器。

在信息化时代,舆论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可以给人带去希望,也可以给人带去失望;可以伸张正义,也可以危害社会。因此,每个人都需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三思而后行,利用舆论的积极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以“正义”的名义,随波逐流,跟风评论,不知不觉中沦为伤人的利刃。

六、案例对策建议

(一)落实网络实名制度

从网络暴力的实施层面看,匿名是最具杀伤力的,它依靠迅速、及时扩散和隐匿特性,让一些网络施暴者肆无忌惮,但一切行为终以法律为底线,我们必须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一旦发现谣言、恶意留言等就查封IP,严重者追究其责任。

(二)升级平台监管能力

升级平台监管在防控“网暴”治理上起着关键作用。平台应建立技术性与制度性措施:技术性措施指在热搜、榜单、推荐等领域,不能仅靠流量和热度设置权重,还要配合人工干预,预防和监控网络暴力;制度性措施则是鼓励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和维权渠道,对待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未成年人,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进行特殊保护。

(三)加强主流媒体引导

自媒体凭借平台和技术的优势在舆论上占据制高点地位。在网络谣言生成后,若任由舆论发酵,主流媒体失声,必然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舆情、发动网暴谋取不当利益。因此,主流媒体不能对错误言论置之不理,而要以事实和调查为依据,公正发声以正视听。同时对网络暴力事件加以批判,打破沉默的螺旋,让舆论回归理性。

(四)增强民众媒介素养

杜绝网络暴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强民众的媒介素养,其中包括文明上网、避免被网络所裹挟等。提高民众个人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发言要持之有据,说事要多方求证,把善良、友爱、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民众媒介素养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许玉庆.媒介暴力与媒介理性的建构——电影《搜索》中的媒介事件分析[J].青年记者,2012(29):8-9.

[2]郝雨,王祎.媒介暴力:类型、效应及控制[J].新闻记者,2009(06):15-19.

[3]姜碧华.话语与权力:网络暴力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8.

[4]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J].浙江学刊,2011(06):181-187.

[5]王希忠.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共振作用下的网络暴力——“刘学州事件”的反思[J].全媒体探索,2022(Z1):62-64.

[6]王梦,王会.网络暴力语言的危害与规治[J].青年记者,2022(04):47-48.

[7]李根生.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现状、成因及治理之道[J].传媒论坛,2022,5(10):37-39.

上一条:栏目释义之网络暴力与戾气 下一条:从“博主上山坐轿被网暴”事件看媒介暴力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