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与戾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暴力与戾气  > 正文

从四川德阳女医生泳池事件看待媒介暴力

作者:李紫荆 时间:2020-10-08

【摘要】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暴力表述方式日趋多样化,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联系也日益复杂。四川德阳女医生泳池冲突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流传了监控的片段视频,基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碎片化、匿名性、不对称的关注模式、快速转发机制等特点,受情绪影响的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群体狂欢”,铺张正义,对其安医生进行了人身攻击,随后安医生被媒介逼视,人肉搜索,不堪忍辱,跳楼自杀,媒介暴力延伸为现实暴力。后来新闻反转,“真相”出现,人们又开始将矛头指向男孩。

【关键词】四川德阳女医生;泳池冲突事件;媒介暴力;社交媒体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technology, the expression of media viol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ation of media violence and the violence scene in real lif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fter the swimming pool conflict of female doctors in Deyang, Sichuan Province, video clips of monitoring were circulated on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fragmentation, anonymity, asymmetric attention mode and fast forwarding mechanism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netizens affected by emotions had a "group Carnival" on the social media platform, spread justice, and attacked their doctor an personally. Then doctor an was attacked Media coercion, human flesh search, unbearable humiliation, suicide, media violence extended to real violence. Later, the news turned around, and "truth" appeared, and people began to point the finger at boys.

【Key words】swimming pool conflict of female doctors in Deyang, Sichuan Province; media violence; social media

【案例回顾】

IMG_256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8月20日晚上7点半,夫妻俩又来到了游泳馆游泳。两个13岁男生可能冒犯了安医生,安医生让他道歉,但男生拒绝道歉,并朝其吐口水,做鬼脸,还有一系列侮辱性动作,安医生老公看不下去了,情绪有点激动,便冲过去将该学生朝水里按。

之后,男孩的家属冲到更衣室打了安医生,双方最后报警。安医生老公当场给男主道歉

8月21日,男孩的家人到安医生及丈夫的单位闹事、讨要说法,并在微博上发布泳池视频。

8月22日,梨视频官方微博@一手video发布泳池视频,标题是「疑因妻子游泳时被撞到,男子竟在游泳池按着小孩打」,@德阳爆料王、@华西都市报等多个博主纷纷转发。(现已删除)

8月23日,@澎湃视频 发布视频「疑因妻子被撞,水务局人员泳池内打男童」,视频中提到打人男子拒绝接受采访。

8月25日,安医生不堪重负,在车内服药自杀,最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8月27日,@看看新闻KNEWS、@新京报我们视频 等媒体跟进报道。

安医生同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医生丈夫打人原因是男孩触摸安医生臀部,还拒绝道歉、吐口水、扮鬼脸。安医生丈夫称,安医生曾在泳池更衣室内遭到男孩家长的殴打。

新闻发生反转,舆论也彻底转向。经媒体报道,安医生同事补充的“男孩摸安医生屁股还拒绝道歉、吐口水做鬼脸”这一细节,被网友迅速消化,之前“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男孩”一转被标签化为“惹人恼的熊孩子”,安医生丈夫展示的妻子伤痕照片更是坐实了男孩家长就是“助纣为虐的熊家长”。

于是新的一轮人肉行动就此展开,网友们开始在网络上攻击男孩及家人,进行媒介暴力。他们疯狂地寻找和曝光男孩一家的个人信息,男孩家人所在的单位以及男孩就读中学的电话都被打爆。

【案例分析】

一、媒介暴力产生原因

(一)用户的参与导致碎片信息“流瀑效应”。

从“受众”到“用户”,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到循环共动,人际网络已经融入大众传播的整个过程。“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所激活的人际传播网络的规模”。社会化媒体中,每个用户都是一个传播中心,谣言的传播呈现短期内的成倍增长。此时的谣言传播,极易出现“流瀑效应”,即一旦一定量的人开始相信一则谣言,其他人也会相信,除非他们有更好的理由相信这则谣言是假的。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筛选机制使得曾经的“把关人”演变为用户的“鼠标投票”,当谣言的转发和评论达到一定量时,又会引发“从众流瀑”,使得更多用户将谣言纳入为“有价值的 事实”的认知范畴中。“四川德阳女医生侵童”事件中,在真相未揭晓前,就有不少用户通过片段视频,自发传播谣言,使得“男子在游泳池因妻子被撞到,按着打小男孩”的系列谣言迅速发酵,从“鸣Mmmm”传播谣言到32.9万次观看的“梨视频”,短短一天内,谣言观看、转发量成倍增长。不少用户看到视频和诸多媒体的转发、评论后,便将男孩视为弱势群体,选择相信该谣言,视谣言为事实,用情绪化的言词斥责安医生,自觉地加入了谣言传播的队列。

(二)意见领袖促使谣言发酵

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效率远超出以往的大众传媒,谣言的传播速度大幅提高,某种意义上,社会化媒体成为谣言传播的加速器,社会化媒体中谣言的传播形式也更加多样,与此同时,“四川德阳女医生泳池侵童” 谣言中,各领域的意见领袖对营造舆论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四川德阳安医生侵童”谣言中,“鸣Mmmm”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营造出“医生”“公务员”仗势欺人的形象,并与“Lzl的佩奇”等用户一鼓动其他用户传播谣言,通过购买微博热搜、,使“德阳爆料王”等媒体捕获了大批用户关注。其他用户在转发谣言时,主动参与谣言建构,使谣言不断发酵,相继引发“中国青年网”“澎湃视频”等知名媒体的关注,与此同时,有不少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借助该谣言发表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言论,博得更多关注量,呈现了一个谣言回流的现象。

(三)网民心理的群体极化

群体决策所得的观点要比个人决策所得的观点更倾向于极端。在群体中,个人很容易出现“去个性化”的心理特征。一般在一场网络暴力中,网民往往被微博营销号发表的一些煽动性言论所感染,对他们所发的内容进行转发与扩散。而根据“沉默的螺旋”规则,人们在发表意见之前,往往会先对周围的舆论环境进行观察。在网络中,网友为免被孤立和攻击,即使对一件事情抱有不同看法,也会在主流的想法面前选择沉默。尤其现在人们可以看到

并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而由于距离太远,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很多人会跟随着所谓的“群众呼声”冲动地发表意见。在“德阳安医生自杀新闻”的初期,公众倾向于指责安医生,即使当时有人对这一事件产生质疑,也被淹没在讨伐大军的声音中。这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是一种“多数暴政”,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公众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不断扩大,但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平台越大,人们对于一个人或一件新闻的评价就越处于好与不好两个极端,往往被剥夺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与发表言论的自由。

(四)网络环境的匿名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自由与快捷,人们可以随意地浏览和下载他们所想看的东西,采取换名或是取昵称的方式匿名地对各种事、物或人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看法。然而,由于其匿名性,使得许多网民忽视了其真实存在性,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世界中畅所欲言,随心所欲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宣泄,无底线地对自己的好奇心进行满足,甚至一些网民只为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肆意地对陌生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是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散布他人隐私。

二、媒介暴力的影响

(一)网络暴力转化为现实暴力

在媒介暴力下,网民对安医生一家进行了媒介逼视,不仅调查出安医生的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并去单位进行辱骂,对其进行人生攻击,将网络暴力转化成为了现实暴力,侵犯当事人的权益与健康。网络暴力发生在自由与匿名的网络世界中, 网民们有的是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帜, 有的是空口造谣与诽谤,有的是发泄不满,又或是出于别的什么,而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 网络暴力的直接导向是对当事人的伤害。 网络暴力会对当事人造成一系列不良结果,除了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外, 还会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甚至自杀等,严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这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

(二)扰乱网络环境

在众多的网民中,有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会发生许多新旧的摩擦与矛盾,有些网民由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又处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一方,平时的话语权较少,内心极度压抑着愤懑与不满的情绪,他们借助网络的匿名性与自由性发布一些惹人争议、负能量的内容。有研究发现,网民在面对一些特殊事件时,容易情绪化,在情绪中容易被暗示,会增加网络暴力的感染力,使得更多网民加入网络暴力的队伍中。而那些不顺从主流观点的网民将被群体围攻,甚至人肉,若长此以往,理性的声音将被淹灭在愤怒的言论中,网络世界所提供的社交平台也将变成一个专制、暴虐、无理性的平台,从而使得网络环境乌烟瘴气、生态恶化。

三、后时代真相下反转新闻带来的二次媒介暴力

纵观整个社会环境和新闻传播生态,社会化媒体的盛行使原来的大众传播转向了社群化传播,众多网络社群形成圈子文化,以社群的观点、情感、价值观指 导行动,这种社群加剧了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在后 相时代的推动下,无论是传者还是受众,都表现出情绪大于事实的倾向。“看待新闻事件凭直觉”,网民在看到片段新闻后就对安医生进行了媒介暴力,但是在安医生去世后,新闻发生了反转,媒介暴力并没有随着女医生的死亡而消亡:男孩家长和涉事自媒体正在遭受新一轮的网络暴力,他们私人信息和家人情况“人肉”,新的审判席虚位以待。

四、相似案例比较

浙江杭州9岁女童章子欣失踪案牵动了无数人的心。7月10日晚,宁波象山县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两名租客已于7月8日在宁波东钱湖跳湖自杀,而小女孩仍下落不明。一些媒体将“女童亲人看管不周”作为报道重心,引发网络舆论暴力声讨,对他的家人进行了网络暴力,同时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也对其亲人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这两个案例中,媒体的谣言传播,义愤填膺的网民的转发和猜测导致了媒介暴力的产生,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凭自己的感觉和直觉去判断,并没有客观尊重事实,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上海

五、防止媒介暴力的措施

(一)提高网民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

网络影响力的扩大不可逆转,而当前网民舆论被频频“打脸”也正在倒逼民众更加理性地看待事情和发表言论。部分网友知识的贫瘠和素质的低下是导致目前网络戾气越发严重的主要原因,而为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产生和危害,从根本上要提高网民的素质,同时疏通民众表达态度的渠道。育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教育,政府要加强对网民的理解与共情,使网友降低对官方媒体的抵触情绪,从而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再由社会力量做支撑,在学校德育中渗透网络文明的相关知识,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从根源上减少网络暴力的产生。

(二)加强网络立法与监管

建立并完善有关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惩处力度。同时,强化网络传播平台的责任,提倡网站追责的必要性。在实行实名注册制度的同时加大普法力度,引导公民了解有关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和保护他人隐私权的必要性,树立网民的规则意识。

(三)树立自媒体的责任意识,正确引导舆论

针对目前自媒体人为吸人眼球而舍弃职业道德的情况,应重塑媒体人的职业理念,设置网络“把关人”。公众交往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在经过把关人的整理与筛选后,才会呈现在大众面前,以此来整顿目前自媒体随意发言的乱象。在网络媒体上也要健全舆情反应机制和网络预警机制,对舆论的走向进行及时的预判。

【参考文献】

[1]毛冷蕊,卞先洁.基于用户认知和选择:社会化媒体的谣言传播研究——以“四川德阳女医生泳池侵童”谣言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9.

[2]许艳爽,李纯真.对我国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暴力成因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6.

[3]杨怡.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现象探究[J].传媒文化,2019.

[4]梁丹.反转新闻报道的道德失范现象 ——以“重庆公交车坠江”和“河南堂姐顶替上大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上一条:罗冠军事件中的网络暴力分析 下一条:从“李咏逝世”看媒体与公众对名人去世的过度报道和道德绑架现象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