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以陈永洲事件为例论新​闻业中市场驱动力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

作者:兰艳 时间:2017-06-08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确立起来,由此带来受众意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媚俗、新闻侵权四种问题有增无减。市场驱动力在构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也对其起了消解作用,我国未来新闻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发挥市场驱动力的作用而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市场驱动力;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陈永洲事件

Abstract:Since thereform and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industrial attribute of Chinese journal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resulting in change of audience awareness and business model, which brings some negative effects.The four problems of paid news, false news, news kitsch and news infringement of Journalistic Ethics Anomie are increas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market driving force is also on the role of the diges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s industry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exert the market force and avoid its negative effects.

Key Words:market driving force; news professionalism;professional ethics of journalism;Chen Yongzhou incident

[案例简介]

2012年9月26日到2013年6月1日,陈永洲发表10篇有关中联重科涉嫌造假等一系列批评性报道。2013年10月23、24日,《 新快报 》在头版显著位置登出 《请放人》、《再请放人》两篇文章,并配上“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的字样。其负责人表示,陈永洲的报道属于正常职务行

为,报社核查过陈永洲对中联重科所发的所有报道,没发现陈永洲有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新闻界同仁在此刻多对陈永洲抱有支持或同情态度。

2013年10月26日,央视 《朝闻天下》报道,《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刑拘,自称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发表失实报道。在央视9分钟的报道中,陈永洲对自己的犯罪事实进行了供认并深刻悔罪。

2013年10月27日,《新快报》宣布收回对陈永洲的辩护,向社会各界致歉。2013年10月31日,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做出查处决定,给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吊销新闻记者证的行政处罚。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案例分析]

市场驱动力的积极影响

(1)受众意识、服务意识的增强。这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创新,一是传播学以及受众研究的发展。内容方面,虽然很早之前我们就提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要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但那时基本上是以社会效益为标准而要求内容优质,市场经济之后,谁的内容创新、有内涵、有看头,成为决定收视率、收听率、销量的重头戏,把握了这些,就是把握了市场。陈永洲事件中,其关于中联重科涉嫌造假的批评性报道十分吸引受众关注。

受众研究方面,受到市场驱动力的影响,受众成为新闻的“消费者”,而且受众不仅在消费新闻,还在评论和产生新闻。比如在陈永洲事件中,很多微博大V在前期利用微博对陈永洲进行声援:何兵表示“这事过了!警方有乱抓人的嫌疑“。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徐松林直言:“损害商业信誉罪,多是发生在恶性竞争对手身上。记者显然不是企业的竞争对手,这时候警方要抓人是要谨慎的。”①

(2)经营模式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新闻业作为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撑腰,几乎不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导致了新闻业产业规模小,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国际上的媒体中和竞争力不佳;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经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转制改企”的路子越走越宽,事业单位变企业之后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市场驱动力的消极影响

陈永洲事件被各方专家所关注并做出了很多解读,仅从市场驱动力这一方面

来看,这个案例反映的更多的还是其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涉及了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4个部分: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媚俗、新闻侵权。

(1)有偿新闻。有偿新闻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新闻道德失范现象。新闻界通常赋予“有偿新闻”的定义,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希望获得媒体宣传报道的个人或组织,或者不希望媒体对不利于自己的有关信息进行报道的个人或组织,向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以获得事实上的新闻报道或不报道的行为”②。陈永洲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发表的大量批评报道,就是有偿新闻。

(2)虚假新闻。前面提到在市场驱动力的作用下媒体的受众意识不断增强,为

了迎合受众,有些媒体开始“自产”新闻来满足受众,虚假新闻就此而生。

在陈永洲事件中,有个人报道的虚假,也有整体报道不公正不平衡导致的虚假。陈永洲本人的报道是假的,这个假一是为了“有偿”而假,一是为了使新闻更“夸张好看”;媒体对此事件整体的报道是不公正不平衡的。新闻报道是一个有机的、不断接近新闻真实的过程。马克思提出“报纸的有机运动”观点,即新闻报道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是不断努力接近新闻真实的过程。央视和《新快报》因操作的不规范,没有提供平衡、中立、客观的新闻报道。从深层次来说,快节奏的生活和浅阅读使人们思考的能力在不断减弱,一个消息看完之后不管争议性多大,也很快就销声匿迹而被新的消息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有机运动并不能很好很完整的完成,而导致虚假新闻不断产生。

(3)新闻媚俗。市场驱动力的影响虽然让受众的地位提高了,但仍然有很多媒体对于受众的定位是不正确的,受众是消费者,但受众不是媒体愚弄的对象,也不是媒体的筹码。在陈永洲事件中,虽然此事件不是低俗事件,但《新快报》的处理有失分寸。在陈永洲被长沙警方带走之后,《新快报》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让报社发扬光大的好机会,打了一张同情牌,连夜赶制的头版标题,“请放人”、“再请放人” 的吸引人目光的大字头版版面,“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极具煽情性的文字,先发制人的方式,这些内容再加上后来形势的转变,就显得《新快报》的文字越发的矫情。

(4)新闻侵权。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压力的增加,媒体人往往在报道一些事件的时候就只想着收视率、收听率而忽略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们要遵从司法独立的原则,反对媒介审判。

首先,《新快报》“请放人”、“再请放人”的大字标题头版、“穷骨头”的文字设定,存在媒体大量有情感的内容;其次,大众媒体出现通调一致、口径一致的新闻———《长沙警方跨省刑拘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跨省”、“刑拘”的关键词在情感上是有指向和偏见的;再次,在嫌疑人还未完全结束司法流程的时候,央视已经僭越了已有的职能,而对陈永洲作出的“媒介审判”。同时,在这段长达9分钟的报道之中,泄露了大量的公关机关的审理流程,细节信息等。

[案例反思]

市场驱动力在我国新闻业中存在着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其与新闻专业主义的

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表现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市场驱动力既在一程度上建构着新闻专业主义,也在一些程度上消解着新闻专业主义。

1、市场驱动力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

市场的发展要求对受众需求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并且要不

断提高内容的创新程度和水平,这种理念和新闻专业主义的“服务公众、客观公正”是相契合的。

2、市场驱动力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首先,市场驱动力虽然使得受众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其对受众的定位有失偏

颇,其目的是抓住大众的眼球,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抓眼球也不是抓所有人的眼球,而只是吸引部分受众的眼球;而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提供完整的信息给所有公民,供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市场驱动力使得媒体对于利益的追逐过于迫切,这往往与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真实、客观”适得其反。

结语

陈永洲事件在经过近一个月的争论后尘埃落定,算是给了公众一个交代,但

与此同时,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市场驱动力所带来的真实性问题、

新闻侵权仍然是需要注意的点,所以说新闻业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③新闻媒体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其所报道的信息才能为人所信,才能有较高的媒介公信力。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陈永洲,ht t p: / / bai ke.bai du. com/ l i nk?ur l =KSl i vw Cl G0o GMVEd

oqe Oyu Sm EEUDr 8zk Ym6FEeg VO8TOOTs f DAwqe Zl u0YKZLBDKx PHc4- Wu4ne Zv Puk Eh_VNK#2_1

②邓明瑛:《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A] .湖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45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3: 145

[案例来源]

http://news.163.com/13/1029/10/9CBKPLAG00014Q4P.html

http://www.guancha.cn/indexnews/2013_10_30_182210.shtml

上一条:关于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制造有偿新闻解读 下一条:从深圳“杨武案”看媒体报道的伦理失范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