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吴谢宇涉嫌弑母案”报道中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探讨

作者:吕梦思 时间:2020-10-10

【摘要】不管是2016年吴谢宇涉嫌弑母掀起波澜,还是2019年吴谢宇被捕再度引起热议,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有相当一部分致力于追求真相的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却出现了报道失范现象。本文以“吴谢宇涉嫌弑母案”为例,分析当前媒体报道中的娱乐化倾向,探讨此类案件在新闻报道中的边界。

【关键词】新闻伦理;新闻娱乐化;违法犯罪报道

【Abstact】Regardless of whether Wu Xieyu was suspected of making an aunt in 2016, or the arrest of Wu Xieyu in 2019 has caused heated discussions again, in relevant news reports,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media dedicated to the pursuit of the truth has appeared during the reporting Report anomie. This article takes "Wu Xieyu's alleged case against a mother-in-law"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ntertainment tendency in current media reports and explore the boundaries of such cases in news reports.

【Key words】Journalistic ethics; Infortainment; Crime report

【案例简介】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发布一则悬赏通告在网上热传。通告称,2月14日情人节,警方发现一名女子死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其22岁儿子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悬赏万元缉捕。福州警方证实此通告确由警方发布,犯罪嫌疑人未抓获。

随着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讨论,事件的更多细节也逐渐被披露出来。

2016年2月14日,因未接到曾表示要回国过年的吴谢宇母子,谢家亲属报警打开了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居住的中学教职工宿舍,随即发现谢天琴被人杀害于家中,尸体被活性炭等层层包裹,并在案发现场发现监控摄像头。经侦察警方在河南某ATM机2月4日的记录中发现了嫌疑人吴某的取款时被拍下的照片。

然而除此以外,警方再无更多嫌疑人的踪迹线索。直到2019年4月25日,从福州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处获悉,涉嫌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已经被抓获。据接近警方的内部人士透露,吴谢宇于4月21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身上带了30多张身份证,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案件目前正在调查中。

这一案件在2016年被报道时,媒体多采用“北大高材生”,“缜密的作案手法”,“弑母”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和字眼,故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但随着嫌疑人吴谢宇的消失还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当今年嫌疑人在重庆被抓时,不仅曾经的报道被翻出来,而且新的报道中因为嫌疑人的逃亡生活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男模”、“嫖娼”等等。

【案例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吴谢宇/19431403?fr=aladdin

【案例分析】

所谓新闻娱乐化,就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科技和社会新闻时,摒弃严肃、与深刻,代之以煽情、搞笑或刺激的方式,将严肃新闻庸俗化、浅薄化甚至低劣化,使之具有猎奇性或感官刺激性。

回到本次探讨的案例上,不管是在2016年这件新闻事件初发的时候,还是在2019年因为案件有了新进展而再次被讨论之时,都有一部分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进行故事化、细节化的描写,甚至加上了悬疑、夸张等文学的手法。也就是说,媒体关于“北大吴谢宇涉嫌弑母案”的报道中,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失范现象,具体表现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给人物贴标签,标题设置突出冲突性

在本案例中,2016年绝大部分媒体在报道此次新闻时标题都用上了“北大吴谢宇”或“北大学霸”等字样,意在强调嫌疑人的学霸属性,因为这与他可能犯下的罪行呈现出很大冲突。比如环球时报的文章《北大学子弑母续:老师说吴谢宇“天赋好却也不是中规中矩的孩子”》,新京报的报道标题《北大男生情人节弑母藏尸家中》,《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报道《“弑母”嫌疑背后的完美少年》等等,媒体这样反复强调吴谢宇所具有的“大学生”“精英”“名校”等标签,将其描述为一个他人眼中的“完美少年”,试图引起人们对于这个“完美少年”为何会做出泯灭人性的事的思考,进而将舆论引向学历与良知的不匹配,以及教育制度存在问题这样的热点话题。

到了2019年,吴谢宇被抓捕后,由于这几年的逃亡生活,此时的报道中他又被贴上了“夜场男模”这样的标签。比如新京报的报道标题是《吴谢宇逃亡路:白天教课晚上当男模,点一次500元》,界面新闻的“特写”报道《吴谢宇的男模人生》等,这两篇新闻报道都详细描写了吴谢宇在2016-2019年期间的工作喝生活,再加上原有的“北大学子”、“弑母”等标记,就已然构成了一则集血腥、色情、离奇等元素于一体的爆炸性新闻,自然能够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二、新闻写作偏向故事化、文学化

首先,因为这是一则关于违法犯罪的报道,所以在报道案情时必定会涉及到案件细节。一般情况下,新闻报道应该避免过于详细的描写犯罪报道中的做案细节以及死者状态等相关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不引起社会恐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被他人模仿的可能。而在本案中,多家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几乎将报道写成了悬疑推理小说。搜狐网、新京报、成都商报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均详细报道了嫌疑人如何提前分批网购一系列工具,如何在家里安装监控,如何伪造辞职信,如何利用母亲的身份向亲友借钱等细节和过程,突出其悬疑性、刺激性的特点,以期用这种悬疑故事般的手法吸引大众,将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引向不值得关注的领域,而此案件中应该被重视的青年心理问题、社会治理漏洞(如身份证交易)等问题则被淡化了。

其次,此次事件最让人们关心的就是杀人动机到底是什么,但由于案件的两个关键人物中,嫌疑犯被捕,受害者已经死亡,于是媒体记者们便围绕二者身边的亲朋好友展开采访,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媒体挖掘的尺度实在有些过度。以中国青年网的文章《迷雾中的吴谢宇弑母案:被遮蔽的和被放逐的》为例,文中采访了吴谢宇的各种亲戚以及邻居对他的看法,着重描述了吴谢宇的父母亲的生平,甚至追溯到了吴谢宇的爷爷 这一辈的生活:“今年58岁的张清(化名)是谢家的老熟人,张清送牛奶时,谢天琴才10来岁,‘这个女孩子,很老实的。不像一般孩子调皮捣蛋,很本分,比较体贴人家。’”,“据老邻居李淑花(化名)介绍,吴智的父亲曾任生产队队长,吴智的母亲手很巧”。且不说吴谢宇还只是犯罪嫌疑人,即使他确定有罪,想通过亲友的言语,拼凑出大概的犯罪者和受害人的形象,也不至于将其祖上三代人的信息全部挖掘出来。事实上,这些疑问都有待警方披露和权威信源交代,媒体不应靠本身也处于不解状态中的亲朋好友的叙述来构建一个可能的人物性格或作案动机。

三、新闻内容充满戏剧性、低俗性

关于这次事件的新闻报道偏向娱乐化的表现还有其三,那就是呈现低俗化、肤浅化倾向。比如上文提到的新京报的文章《北大男生情人节弑母藏尸家中》,编辑为了求爆点,编造案情,将警方接到报案的时间写成了案发时间,故意突出“情人节”这个时间点,是为误导公众。再比如2019年吴谢宇被捕后,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他这三年的逃亡生活,财新网发布报道《北大弑母嫌犯曾与性工作者恋爱拍不雅视频》,新浪网转载成都商报的报道时将标题换为《弑母嫌犯吴谢宇同事:他常去嫖娼,曾调戏女服务员》,网易新闻的标题《吴谢宇好友:他从来不谈性,我们谈到他一定会脸红》等等。显然,这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用一种避重就轻的方式,抓住一些最能撩动社会敏感神经的点作为新闻内容,而不是考虑其传播价值和规训意义。当媒体在大篇幅描写血腥、色情、离奇等元素并不遗余力地挖掘它的娱乐价值时,注定会相应地缩减严肃新闻的比例,从而导致媒体社会责任感降低、公信力下降。

19世纪黄色新闻在美国风靡,新闻娱乐化、低俗化遭到众多学者的反对,随后20世纪中叶就产生了社会责任理论,然而新闻娱乐化所体现出的商业利益与媒介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一直都还存在。目前,对于新闻娱乐化讨论,除了传统的观点外,还有一批学者提出不应简单排斥新闻娱乐化,存在即合理,要做的不是阻止它,而是想办法让娱乐更好地为严肃新闻和公共新闻服务。科瓦齐、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重新思考了新闻与娱乐的关系。他们认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培养一种意识,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观点里提到的“娱乐”,更多的是指新闻风格的娱乐化,而不是内容或议题的娱乐化,也就是说可以采用新的适合潮流的风格报道新闻,但根本议题仍应该是严肃的、专业的。

因此,总的来说,在当前信息海量、各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娱乐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更要警惕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新闻媒体在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时候也应坚守专业主义,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龙容.“北大吴谢宇涉嫌弑母案”中主流媒体报道倾向分析[J].科技传播,2019,11(13).

[2]蔡竺言.再议新闻娱乐化与媒介社会责任[J].新媒体研究,2019,5(06).

[3]郭恩强,梁杰兵.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重构——以“透明性”为中心的研究[J].新闻大学,2019(02).

[4]周艳.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浅析各媒体官方微博新闻娱乐化的真实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

[5]侯少令.当代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8).

[6]范娜娜.论犯罪报道中的媒体失范——以“北大吴谢宇涉嫌弑母案”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6).

上一条:从“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堕楼案”看媒体失语 下一条:“昆山反杀案”新闻媒体如何报道涉法新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