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外媒对我国污名化报道探析
时间:2021-04-29
【摘要】2020年1月27日,中国疫情形势严峻之时,丹麦主流媒体《日德兰邮报》刊载恶意篡改五星红旗辱华漫画,进行污名化报道。长久以来,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下形成的刻板印象以及消费主义冲击下对眼球效应的追求,外媒污名化报道中国现象层出不穷。而这种污名化的报道不仅加剧了西方对华刻板印象,也损害了外媒公信力和新闻专业主义。为破解这一困局,我国应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多元对话空间;建设全媒体矩阵,打破文化传播壁垒;加强媒体间合作,把握借筒发声契机。
【关键词】新冠疫情;污名化;国际舆论;国际关系
【Abstract】On January 27, 2020, whe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n China was serious, the mainstream Danish media Jyllands-Posten published a defaming report by maliciously tampering with the cartoon of the Five-Starred Red Flag insulting China. For a long time, due to the stereotype formed under the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The pursuit of eyeball effect under the impact of consumerism,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media stigmatizing China has emerged in an endless stream. Such stigmatized reports not only exacerbate Western stereotypes of China, but also damage the credibility and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of foreign media. In order to solve this dilemma, China should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build a multi-dialogue space. Build all media matrix, break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 We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edia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through the tube.
【Key words】COVID-19; Stigma;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案例简介】
2020年1月27日,中国疫情形势严峻之时,丹麦主流媒体《日德兰邮报》刊载了一张漫画,这张漫画以五星红旗为轮廓,却将红旗上五颗星替换成了五个病毒的标志。
该漫画一经刊出,便引起国内舆论哗然。
2020年1月27日,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发表严正声明,称这一做法挑战了人性良知,越过了文明社会的底线,突破了言论自由的道德边界,严正要求《日德兰邮报》和漫画作者深刻反省,向全体中国人民公开道歉。
2020年1月28日,《日德兰邮报》刊登了其主编雅各布·尼布罗(Jacob Nybroe)对此事的回应。他声称该漫画从未冒犯到任何国家,“我们不会为我们没有做错的事情道歉。我们无意贬损或嘲笑,也不认为这幅漫画有这些用意。依我来看,这件事是文化上理解方式的不同”。此外,该媒体还刊登了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的回应。她声称,言论自由和讽刺漫画都是丹麦的传统,“这是丹麦的一贯立场,我们不会改变”。梅特·弗雷德里克森表示她代表丹麦政府发言,“丹麦有言论自由,也有绘画自由”,“我认为,没有人会对丹麦的言论自由有所怀疑”。
1月28日,冯铁大使接受丹麦国家电视广播公司(DR)和丹麦电视二台(TV2)联合采访。冯铁大使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正全力抗击疫情,一些同胞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国际社会纷纷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达同情和支持,不少国家还伸出援手。在此时刻,《日德兰邮报》刊载辱华漫画,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中国人民十分珍视国旗在心中的地位,亵渎中国国旗,就是侮辱中国,侮辱中国人民。冯大使强调,言论自由不是没有边界和限制。《日德兰邮报》和漫画作者的行为超越了道德和文明社会的底线,绝对不能接受,应当受到严厉谴责。冯大使指出,漫画事件已造成严重影响,超过两亿中国网民对此事表示极大关注,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表达了义愤。明智的人应有勇气认错,铸成如此大错仍死不道歉,只能表明该报和漫画作者傲慢无知。
【案例来源】
https://m.weibo.cn/2803301701/4466414842533227
https://mp.weixin.qq.com/s/PmzoEtQ0b3Vmd7XYXkgkvA
https://mp.weixin.qq.com/s/--qeo5C6PxjpU7aWjJeO0g
https://mp.weixin.qq.com/s/u81v9radfGTfqKYmiAl95w
【案例分析】
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一书中将污名界定为“一种与社会期望不符合的特征,其拥有者在社会互动中常遭遇身份、信誉或价值受损,并产生羞愧、耻辱和犯罪感等情感。”而在国际关系中,污名化(stigmatization)实质上是一种竞争和排斥所驱使的话语建构,通常表现为污名主体(施污国)有目的、有意识地向污名客体(受污国)的身份、特征或行为施加贬抑性、侮辱性指称,并成功实现对污名客体的歧视或贬损。《日德兰邮报》通过漫画的形式恶意篡改五星红旗,将病毒标签化,藉此实现对于我国的污名化话语建构。
外媒对我国污名化报道原因
意识形态:东西对立下的政治偏见
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即西方沿用欧洲帝国主义的视角理解东方,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思维体系,其本质是将东方置于西方的对立面,从而突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西方媒体在对中国抗疫进行报道时,常沿用一贯的刻板印象,基于对立的政治形态,将中国塑造为一个丑化的、矮化的他者形象。2020年1月27日,新冠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国暴发,在此期间,由于其他国家尚未感受到新冠疫情对自身潜在的切实威胁,作为疫情旁观者,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报道的心理动因主要在于通过比较提升自尊,以彰显西方文明优越感。《日德兰邮报》所刊载的辱华漫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将地域偏见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在国际话语中,这就形成了一种媒体的政治偏见,整篇报道笼罩着种族歧视的色彩。
媒体机构:消费主义主导的眼球效应
在疫情报道中,一张满是口罩勒痕的特写照片、几个采访中哽咽的镜头,能瞬间抓住受众的视线。以这种强化视觉、听觉效果的新闻报道凸显背后隐喻的精神价值的表现,是消费主义迎合受众心理的做法,折射出新闻消费主义下对尊重报道者的个人价值与尊严的忽视。为争夺受众的注意力,《日德兰邮报》将大幅的侮辱性的戏谑性的漫画刊载;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歧视性文章《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省报》在头版新闻标题中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澳大利亚在《每日电讯报头》头版头条书写“中国孩子留在家”的大标题;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在一篇探讨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的文章中,刊登了一张用中国国旗做成的口罩包裹地球的图片。消费主义冲击下,新闻价值被稀释,充满戏谑性的报道成了媒体的热宠。
二、外媒对我国污名化建构的影响
(一)我国国家形象错位,刻板印象强化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包括国家实体形象、国家虚拟形象和国家主观形象。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作为以大众媒介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形态,以过滤式的媒介议程为载体,其最高原则就是国家利益,并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色彩。外媒对华的污名化建构以维护本国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使用“中国病毒”“武汉肺炎”等措辞,为我国打上“原罪论”的烙印,将负面特点加诸他者形成对自我形象的认同,增强了西方国家反华情绪的强度,助长了针对亚裔的偏见和暴力。同时污名与歧视的紧密联系使得媒体以病之名对他人进行标签化、符号化,获得区别与歧视他人的资本,形成文化区隔。
丹麦的《日德兰邮报》刊载辱华漫画类似事件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老调重弹,是历史的刻板印象使然。从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东亚病夫”“睡狮”等评价到当代被大肆宣扬的“中国威胁论”,西方对我国的污名化逐渐从最初的道德性指责演变至如今的政治性攻击。外媒借势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力,通过新闻报道创造并维护了西方对我国的刻板印象,而人们通过新闻获悉并加深对报道对象的刻板印象,我国的国际形象遭到破坏,加之污名化的破坏性强、不易消除等特征,刻板印象得以强化。中国在他塑与自塑的差异化作用下,形成阴晴不定的国际形象,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损害外媒公信力和新闻专业主义
媒体报道的犬儒主义态度和媒体分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越轨,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事实进行虚假、抹黑、甩锅式报道。媒体犬儒主义报道的主要问题在于,通过假定所有事情皆是坏的而放弃了新闻业的核查和判断的核心责任,而商业化导向和专业主义累积的弊病由来已久,民众对新闻业的信任度持续下跌,情感和信仰所主导的“后真相”成为热点议题。从报道素材的选择、新闻话语的组织,再到新闻编辑、分发传播整个新闻生产过程都始终贯穿着媒体的犬儒主义态度和标签化他者的理念,丹麦刊载的辱华漫画不仅是他者形象的再现,还体现了媒体的新闻价值观。新闻报道中如若被充满偏见的污名化话语充斥,则不仅违背了新闻应秉承的客观性原则,还有损该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挖掘事情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跳脱出丹麦的辱华漫画,从更广泛的国际传播来看,除了丹麦的媒体,美国媒体CNN也已不止一次在国际中进行污名化报道,无论是对中国香港虚假的报道,还是在直播时发布辱华言论,这些行为早已将新闻专业主义抛掷脑后,这不仅对中国形象造成了威胁,也对其在世界的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损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三、我国破解受污困境的路径分析
(一)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多元对话空间
话语权的强弱并非经济实力的自然延伸,而是由说话者的地位和身份决定的,破解我国的受污困境是由我国自身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目前国际上西强东弱的格局仍未改变,因此我们不能让西方占据制高点,而是要善于主动出击,不断创新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积极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以命运共同体话语传播为杠杆,建设合作型的国际话语空间,撬动西方话语霸权制造的舆论铁幕。此外,在对话空间上还要积极进行调整,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思维出发,建设具备更高认可度的开放、共享、合作、多元型国际话语体系,以促进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和国际形象的提升。
(二)建设全媒体矩阵,打破文化传播壁垒
国家形象主要是由主观形象和客观形象共同构筑的。要想改变国家形象,内容与渠道建设缺一不可,除了从自身出发,还要完善新闻报道渠道的顶层设计,搭建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对外传播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形成强势的声音。同时强化语言的多样性,借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我国的国家现状,以视频形式减少外国因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而无法理解文字真正的含义所产生的传播隔阂,提升我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破解文化壁垒提供契机,才能为我国扭转国家形象提供切实可行的渠道。
加强媒体间合作,把握借筒发声契机
本次丹麦篡改五星红旗污名化事件的形成,除了受到西方对华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还受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公开迟滞的影响。疫情爆发后,官方应第一时间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有关中国抗击疫情的谣言及时作出回应,抢占舆论先机,主动为外国媒体提供国内信息与稿件,并实时发布直播内容等,满足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的信息需求,先声夺人,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扭转政府形象,进而提升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形象。同时我国媒体要善于借嘴说话,借筒发声,主动走进对象国媒体反驳不实言论,借助其传播渠道讲述中国故事,有效扩大中国声音传播范围,将自塑与他塑有效结合。
四、反思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下,风险社会已经成为常态。媒体大多为了国家利益不断损失自身公信力、违背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对他国实行污名化的报道。新闻报道中的污名化在网络世界快速传播,加之疾病的隐喻性及污名化报道的延续性,这些对被污名者乃至国家都产生了持久性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应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语进行客观报道,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和群体形象。此外,如何权衡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与客观性,也是新闻媒体需要重视的问题。
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人类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民族国家可以在全球风险社会中置身事外,只有探索新的全球治理模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风险带来的危害。中国也在一直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国家形象,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等的提出,世界将看到一个实力强大、更加负责的中国。
【参考文献】
欧文·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M].宋立宏,译.商务印书馆,2009:1-50.
曾向红,李琳琳.新冠疫情跨国扩散背景下的西方对华污名化[J].国际论坛,2020,22(05):117-135+159-160.
爱德华·W·萨义德、王宇根.东方主义[M],三联书店,1999年版
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04):17-21.
陈红梅.情感、阶级和新闻专业主义——美国公共传播危机的话语与反思[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9):38-56+127.
郭镇之.舆论监督、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J].电视研究,2000(03):70-72.
上一条:从BBC《重返武汉》纪录片看西方媒体的“视像霸权” 下一条:“瑞典电视台辱华视频”事件中的国际传播中的新闻伦理冲突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