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传播与女性污名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别传播与女性污名化

广告营销无下限的价值试:对全棉时代卸妆湿巾营销风波的反思
时间:2021年10月30日 点击: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媒介,在传播活动当中有着可观的影响力,其背后承载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大众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商业广告的利益导向无可厚非,但违背公序良俗、试探社会道德下限的手段却是不可取的。本文拟从全棉时代卸妆湿巾广告营销翻车事件...
详细内容
“乃万事件”中的女性污名化现象探讨
时间:2021年10月28日 点击:
2021年5月6日,乃万在长沙的音乐节上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Boy》,并解释创作初衷:“男生也有很多梦想,想做球员想做游戏玩家,但是到了十八岁他们的梦想成了买房买车,所以我们应该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所以男生也要大胆地继续追寻你们的梦想,...
详细内容
从中山大学造谣事件看女性意识的崛起与反抗
时间:2021年10月27日 点击:
近年来,我国女权意识不断高涨,并不断与社会固有传统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但对女性群体的造谣污名性案件仍屡见不鲜。2021年6月17日,一篇名为《当“我们”作为“母狗”出现在朋友圈》的公众号文章揭露了一起中山大学的恶劣造谣事件,其中含有大量对女性的...
详细内容
从“绿茶婊”的使用泛化看性别传播与女性污名化:以“教你鉴定绿茶婊”漫画传播事件为例
时间:2021年10月25日 点击:
在网络流行词汇中,诸如“绿茶婊”一类的词语成为对一些青年女性的代称。这类称呼存在着泛污名化的现象。这类污名通过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大量传播偏离了原本的意义,造成了对一般女性的侮辱现象,对个个人形象、媒体风貌、社会风气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详细内容
以丹麦女首相为例论女性的污名化
时间:2021年10月24日 点击:
2020年1月,丹麦女首相针对丹麦媒体侮辱中国国旗一事发声,拒绝道歉。此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然而有部分人将其言行的错误归咎于性别之上,不乏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女性污名化的各种现象层出不穷,而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对女性的...
详细内容
薇娅回合肥家乡与市委书记会谈因着装、姿势引争议
时间:2021年04月29日 点击:
11月28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与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知名主播薇娅进行商谈。双方商定,在合肥打造全国直播人才培训中心,利用电商直播平台助力更多合肥“好货”走出去,并积极探索“直播+公益”新模式,开展公益助农。但是期间却因主播坐...
详细内容
以媒体对“女孩脑死亡”报道为例探讨涉性报道中性别对立与媒介伦理的缺位
时间:2021年04月28日 点击:
当下的新闻报道中,煽动性别对立的报道十分常见。本文以杭州12岁女生“脑死亡”事件为个例,以潇湘晨报、健康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相关媒体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在这一事件中存在的煽情报道以及对媒体煽动性别对立现象进行探析。媒体的煽动性别对立...
详细内容
以“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事件为例浅谈女性“污名化”现象
时间:2021年04月23日 点击:
2020年8月初,网上爆出一段9秒的视频和编造的聊天截图,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并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多家主流媒体开始对“杭州女子出轨快递小哥”事件进行报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报道中曾多次出现“富婆”“风骚少妇”等带有女性“污名化”色彩的词汇...
详细内容
从山东大学学伴事件看女大学生被污名化
时间:2020年10月18日 点击:
【摘要】当今社会,女性污名化现象普遍存在。2019年7月6日,山东大学学伴项目问题被微博网友曝出,随着议题的不断发酵以及山东大学不当的舆情回应方式,网络开始了一场集体讨伐山东大学女大学生狂欢式行动。“听说你女朋友是山大毕业的”“好客山大,三女...
详细内容
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女性月经污名化现象探讨
时间:2020年10月09日 点击:
【摘要】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变化,月经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长期以来却仍被视为“污秽之物”、“特殊需求”而羞于在公共话语体系中提及。这种对女性生理期的污名化严重损害了女性的正常需求表达,也体现了当代社会环境中女性生理健康话语权的缺失。本...
详细内容